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文化    佛文化    瞿秋白    网络道德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97H指数:6北大核心: 5 CSSCI: 3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初探
1
《内蒙古社会科学》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吴正国  出版年:2001
由互联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人际交往。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与真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认为 ,虚拟社会人际交往存在交往的无限制性、匿名性、易于自我暴露、情感性和人格多元性等特点...
关键词:人际交往 虚拟社会 网络心理
商的本质论
2
《法律科学》江南大学社科系 殷志刚  出版年:2001
商的本质乃是资本的谋求价值增殖的活动 ,这一活动具有营利性、经营性。现代商法的商人身份是建立在现代民法具体人格基础上的 ,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民法对妥当性的追求。
关键词:民法  商法 妥当性 人身 身份  本质  营利性 价值增殖 资本  商人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
3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雷玉德  出版年:2001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但是 ,若干年来也出现了农业生产力长期徘徊、缺乏后劲的现象。究其原因 ,除了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底子薄、农业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外 ,更存在着...
关键词:中国  农村土地  合作社 集体所有制 土地资产管理 农业用地 土地产权主体 所有制主体  
网络伦理不能独立于社会伦理
4
《人文杂志》江南大学社科系 毛勤勇  出版年:2001
网络道德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延伸和扩展 ,不存在独立的网络伦理道德。认清这点对促进社会稳定、网德网风建设 ,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道德地使用网络等 。
关键词:网络道德 网络伦理道德 独立  身心健康 建设  延伸  现实意义  社会伦理道德 存在  
“主人翁精神”与“打工仔心态”——论组织变革中的心态调整
5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吴正国  出版年:2001
组织的变革会影响组织员工的心态 ,员工的心态又会影响组织变革的成效。文章对组织变革中出现的两种最典型的心态进行分析和比较 ,提出调整组织变革中不良心态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心理 组织变革  中国  主人翁精神 企业  人本管理 组织文化
清代江西民间溺女与童养
6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肖倩  出版年:2001
清代江西民间盛行的童养主要是贫家针对溺女而采取的一种最常用的自我拯救方法。童养媳并非如以往史学界认为的那样 ,仅仅是一种婚姻陋俗。清代江西溺女之风非常盛行 ,抚养维艰和嫁妆负担是溺女产生的主要经济原因。童养可以有效地消解...
关键词:清代 江西  童养媳 民间溺女习俗  成因  方法  经济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7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孟庆恩  出版年:2001
《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成才、大学生适时就业、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指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应注意理...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
平衡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法治解析
8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江苏省无锡市郊区人民法院 朱群芳 童旭  出版年:2001
深入探讨中国行政由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平衡模式转变,需要进行法治解析,即从价值理念、制度安排和制度操作三个层面,研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宪法和行政法的历史发展角度,论证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权能之间保持...
关键词:行政权力 公民权利 平衡  法治 法律制度 中国  
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的哲学思考
9
《湖北社会科学》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王平一  出版年:2002
互联网对青少年这一最主要的受众群体的影响,已经从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问题等方面深入到了各个领域。青少年以其特有的道德意识、规范、心理和行为,生活在“网络社会”,在形成其网络道德的过程中,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因...
关键词:青少年 互联网 网络道德 哲学思考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特征及其现代意义
10
《江南学院学报》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毛勤勇  出版年:2001
以儒道佛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以天人合一作为追求的最高境界 ,具有理想的世俗性、修炼的自力性以及生命的审美性。在当代精神文明建设中 ,有助于激发人的道德主体意识、自制意识以及自我完善。
关键词:理想人格 天人合一 自力性  世俗性  审美性  精神文明建设 儒  道  佛  中国文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