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现代汉语    汉语    语言学    语义    词语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哲学类    轻工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046H指数:18WOS: 2 北大核心: 58 CSSCI: 49 CSCD: 5 RDFYBKZL: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说“句管控”
1
《方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邢福义  出版年:2001
“句管控”指句法机制对各种语法因素的管控作用。本文从五个视点上考察有关事实:①词的语法性质;②词语的表意传情;③语句的联结相依;④规律的一般与特殊;⑤方言与普通话。本文意在说明,句法机制管控着整个汉语语法面貌的大局。
关键词:“句管控”  句法机制 语法因素 语法性质 表意传情  语句 汉语
“最”义级层的多个体涵量
2
《中国语文》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邢福义  出版年:2000
程度副词"最"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一般以为,凡是称之为"最"的事物只能有一个,而且理所当然地总是位居第一。事实并非如此。"最X"形成一个"最"义级层。"最"义级层的涵量,对于所涵容的事物来说,不仅可以是单个...
关键词:程度副词 "最"  词义 "最"义级层  多个体涵量  
武汉方言“着”字与“着”字句
3
《方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萧国政  出版年:2000
本文讨论了武汉方言助词“着”字的三种语法意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三种“着”字句。同时讨论了武汉方言“着”字的性质和来源。
关键词:武汉方言 "着"  "着"字句  语法意义
湖北方言的“在”和“在里”
4
《方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汪国胜  出版年:1999
湖北省境内有三大方言分布:赣语、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鄂南的大冶、咸宁、崇阳等八县市属赣语,鄂东的英山、黄冈、黄梅等九县市及其西邻的广水、安陆和应城属江淮官话,其它地区(包括武汉、宜昌、荆州、襄樊、十堰、恩施)都属西南官话...
关键词:“在”  大冶方言 英山方言  湖北方言 武汉方言 杭州方言 处所词 介宾结构 西南官话  体标记  
论语言运用与语言获得
5
《语言文字应用》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李宇明  出版年:2000
获得语言就是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 ,语用能力只有在语言运用中才能获得 ,因此 ,第二语言的教学体系应当是以语言运用为轴心的教学体系。在所有类型的语言学习中 ,第一语言获得是最成功的 ,而且第二语言获得与第一语言获得具有相关...
关键词:第一语言获得  第二语言获得  
“上”与“下”不对称的认知研究
6
《语言科学》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周统权  出版年:2003
不对称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上/下"及其相关结构的不对称在形式和意义上都有及其明显的表现。本文从认知和功能角度阐明:"上/下"的不对称首先源于其原型的不对称,并在语义特征上表现出序列规律性;借助隐喻投射,"上/下"从...
关键词:上  下  不对称  认知  投射  
湖北大冶方言的比较句
7
《方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汪国胜  出版年:2000
从语义类型上看,大冶方言的比较句可分为差比句、极比句、递比句和等比句,具体表现为“A+W+B+个”(差比)、“A+敌(得)倒B”(等比)等23种格式。这些格式或在句法条件上有所不同,或在表义功能上有所区别,或在语用倾向和...
关键词:方言 比较句 格式  语义类型 北京话 句法条件 语用  差比句 具体表现  倾向  
小句中枢说的方言实证
8
《方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邢福义  出版年:2000
汉语语法重句法。本文利用李荣先生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各分卷本所提供的语料,讨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宾语问题;(2)状补问题;(3)否定问题。本文意在通过方言事实的考察,证明一个基本观点:研究汉语语法必须以小句为...
关键词:句法  小句 现代汉语方言 汉语语法 宾语 语料  词典  文意 否定  格局  
汉语处所词的词类地位及其类型学意义
9
《中国语文》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储泽祥  出版年:2006
汉语处所词要不要单独立类,一直存在分歧。本文在提出划分处所词和普通名词的句法标准的基础上,主要从汉语历时变化和类型学角度,说明处所词单独立类的必要性。汉语的处所词是先秦汉语体词分化的结果,从西汉开始,普通名词逐渐抛开表示...
关键词:处所词 词类地位 类型学 表达方式  句法标准  
新加坡华语使用中源方言的潜性影响
10
《方言》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系 邢福义  出版年:2005
本文讨论新加坡华语使用中源方言(主要是闽方言)的潜性影响。全文包括四个部分:一、问题讨论;二、格式和检验;三、相关问题辨析;四、结语。
关键词:新加坡  华语 中源方言  闽方言 检验  格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