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诗歌    小说    文学审美    文字    缩略语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33H指数:4北大核心: 8 CSSCI: 7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文字文化在古代汉语课堂上的应用
1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张丽霞  出版年:2007
汉字作为伴随了中华民族发祥、演变了几千年的文字体系,见证了古老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承载了先民独特的思想认识。文字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为古代汉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探索提供了一条线索。
关键词:文字 文化 古代汉语 教学
《诗经·召南·行露》的千古误读
2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方丽杰  出版年:2005
《诗·召南·行露》被《诗大序》等释为“贞女抗暴”,现代学者认为是一青年女子强烈反抗一位有妇之夫逼婚的心声。本文紧紧抓住“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讼”这一疑点,结合上古的婚姻习俗考证出这是一位伤心欲绝的妻子忧伤坚定的离婚誓词,...
关键词:误读 诗经
痛苦的抉择和乌热尔图随笔创作
3
《学术探索》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田青  出版年:2005
放下成就突出的小说而操起散文随笔,这是人们对乌热尔图不解之处。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着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难言苦衷。乌热尔图自觉担负起“民族代言人”的角色,讲述鄂温克和他族人的情感。通过乌热尔图的言说,使读者可以抚摸到少数民族...
关键词:乌热尔图  民族讲述  文化资源 文学审美
谈余光中诗歌的结构形式
4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曹存有  出版年:2009
诗歌结构对于诗歌表意有着重要的作用。余光中诗歌在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自由体结构、民歌体结构、三联句结构和欧化句式结构,共同构成他诗美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余光中  诗歌结构 自由体 民歌体 三联句式  欧化句式  
论近古时期汉语的特殊“被”字句
5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刘慧英  出版年:1998
(一)“被”字句是指引进“被”字(关系词)来表示被动式的一种动词句,在古汉语里,这种句型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古汉语。试看例句:1、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韩非子·五蠹》)2、国一日被...
关键词:“被”字  被字句 蒙古语  汉语 不及物动词 四字格 被动式  被动句  受事者  表达形式  
论叠音词的修辞效果
6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马新美  出版年:2007
利用音节的重叠形式构成的词叫叠音词。恰当地运用叠音词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本文分别从描绘景物、刻画人物、表达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叠音词所起到的修辞作用,即描绘景物——景物鲜明生动、刻画人物——人物形神兼俱、表...
关键词:叠音 叠音词 修辞效果
“满盖”的意象与鄂伦春民间故事的文化氛围
7
《民族文学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满族 田青  出版年:2005
“满盖”是鄂伦春民间故事中广为存在的意象,它封存着鄂伦春过去的记忆,也传递着这一民族心底的声音。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它以超越的空间和特殊的时间形态,引领我们穿行于鄂伦春文化的茂密丛林,追踪潜藏在民族精神深层的意绪与心理流程...
关键词:满盖  文化内涵 民族声音  价值构成  
乌热尔图的生态文学与生态关怀
8
《黑龙江民族丛刊》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王云介  出版年:2005
在20世纪末中国作家群里,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是比较早地以文学形式关怀人类生态的作家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他一直在思考我们人类到底应当怎样对待自然;作为作家和学者,他对所有地球生命感到深深的忧虑。
关键词:乌热尔图  生态文学 生态意识 生态关怀
解读残雪
9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王云介  出版年:2003
中国二十世纪末文学走向多元化,作家个性迥异,营造的艺术世界也色彩斑斓,湖南女作家残雪是其中个性色彩极浓的一个。她的作品是一个特殊的女性心理染就的特别的情绪世界,以潜意识活动结构个人的畸变感觉、荒诞感受,以“审丑”和引发恶...
关键词:残雪 女作家  坚守  荒诞感 文学审美 精神立场 艺术世界 阅读心理 解读  情绪  
诗歌,是诗也是歌——从格津诗看诗歌的音乐美
10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高其娟  出版年:2001
诗歌的音乐美 ,不是因配乐歌唱而获得的 ,其语言本身的音调、节奏。
关键词:押韵 平仄 对仗 双声叠韵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