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罗尔斯    政治    民主    中国共产党    政治社会化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926H指数:15北大核心: 90 CSSCI: 114 RDFYBKZL: 2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1
《青海社会科学》南京大学政治系 陈凡  出版年:2004
近年来 ,我国政府大力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工作 ,注重教育立法和教育体制改革 ,扩大全国普通高校招生 ,使人民群众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但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十分严重。随着中小学阶段择校现象的产...
关键词:教育公平 原因  教育权利 教育机会 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
群众运动与乡村治理——1945-1976年中国基层政治的一个解释框架
2
《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李里峰  出版年:2014
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集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研究"(10CZS02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225)的阶段性成果
群众运动是中共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种非常规政治手段,由于它具有常规行政手段所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作为一种便捷有效的动员和治理工具被广泛使用。中共群众运动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广大乡村民众...
关键词:群众运动 乡村治理 中国革命  动员式参与  运动式治理
“运动”中的理性人--华北土改期间各阶层的形势判断和行为选择
3
《近代史研究》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 李里峰  出版年:2008
南京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学术基金的资助
本文从微观互动论视角和"理性人"假设出发,探讨华北土改运动期间各阶层的形势判断和行为特征。在土改运动中,乡村社会成员被赋予不同的阶级身份,他们在此基础上对革命形势和自身处境加以判断,进而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其中,地主、富...
关键词:土地改革  群众运动 理性人 阶级身份  
政府行为、政治信任与主观幸福感
4
《学术研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祁玲玲 赖静萍  出版年:2013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南京大学"985"三期改革型项目"中国政治选举研究"(NJU985JD09)的阶段性成果
个人主观幸福感不仅受到心理、社会以及经济因素的影响,还直接受制于政治运作,包括公共物品供给的质量、政治信任程度以及政府的廉政建设状况。在当下中国,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稳定因素。而民众对宏观经济态势、政...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政治信任 腐败 公共产品
经济的“土改”与政治的“土改”——关于土地改革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5
《安徽史学》南京大学政治学系 李里峰  出版年:2008
南京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预研项目<群众运动与乡村政治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为011722430102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土地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进行了再思考。在诸子平分家产制度、乡村社区生存伦理和中共早期经济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土改前夕乡村土地的集中程度和租佃率都远远低于中共领导人的估计,因此土地改革在生产关系...
关键词:土地改革  土地占有状况  国家与乡村社会  
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
6
《史学月刊》南京大学政治系 熊秋良  出版年:2002
清代湖南的慈善机构不仅数量可观 ,而且种类也渐趋完备 ,涉及到慈幼、养老、救济节妇、施医、施棺、义塾、义冢等。其兴办方式大致分为官办、官绅共办、民办三种。不同行业的慈善机构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 ,呈现出许多共性 ,如官督绅...
关键词:清代 湖南  慈善事业 兴办方式  管理模式  
个体记忆何以可能:建构论之反思
7
《江海学刊》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李里峰  出版年:201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号:NCET-11-0225);南京大学光华人文基金资助
由于集体记忆/社会记忆研究的兴起和"建构论"话语霸权的形成,个体记忆的自主性乃至可能性成了一个需要论辩的问题。记忆的真正主体只能是个人,集体记忆则是一个隐喻的概念,须以个体记忆为载体方能存在和传承。集体记忆抹杀了记忆鲜活...
关键词:个体记忆 集体记忆 建构论 日常生活实践  
革命中的乡村——土地改革运动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
8
《广东社会科学》南京大学政治学系 李里峰  出版年:201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集体化时代的乡村社会研究"(项目号10CZS02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中叶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既是生产关系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也对乡村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建构了乡村社会的基层组织网络,扩张了国家权力的组织边界和功能边界,重塑了国家与乡村...
关键词:土地改革  国家与乡村社会  组织网络 运动式治理
动员视域下的“内生性权责困境”——以“5·12”汶川地震中的基层救灾治理为例
9
《社会学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 樊佩佩 曾盛红  出版年:2014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梦与民族复兴的共识凝聚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3WTB031)的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群体事件中的集体认同意识及合理疏导研究"(项目编导:12CSH04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研究灾难背景下权力与制度双向互动的逻辑及其所形成的资源配置架构。文章分析了全能取向下"家国同构"所内含的道德回应性与国家基础性权力的"强制性"面向如何引致动员的发生,以此来解决救灾响应不足的问题;展现了科层制和社会动...
关键词:基础性权力  国家权力 社会动员 回应性 权责困境  
弹性治理:全球治理的新议程
10
《国外社会科学》南京大学政治系;南京大学亚太发展研究中心 刘慧  出版年:2017
近年来,"弹性"一词从生态与心理学界逐步进入国际关系研究视野。在当今充满风险又相互关联的世界上,弹性思维倡导正视危机与灾难、自我参照学习、稳健决策、适应与变革能力并存。弹性治理意味着对传统干预的抛弃,将承认失败、以社会与...
关键词:弹性治理  新自由主义 全球治理 去中心化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