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传播学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媒介    电影艺术    电影    电影语言    大学生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162H指数:7北大核心: 14 CSSCI: 15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大众媒介与社会边缘群体的关系研究——以拖欠农民工工资报道为例
1
《新闻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 陈红梅  出版年:2004
近几年,由于追讨欠薪的戏剧化冲突和返乡过年的浩浩大潮,使平常极少被关注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边缘群体--农民工,在每一个农历年的年头和年尾,往往成为媒体追逐报道的对象.
关键词:大众媒介 农民权益 工资拖欠 新闻报道  叙事方式 报道机制  新闻写作
网络表达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近十年来国外网络传播研究述略
2
《新闻记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系 陈红梅  出版年:2004
关键词:国外  网络传播研究 网络交流 人际关系  民主政治 网络新闻
中国广告教育二十年发展的瓶颈与突破
3
《中国广告》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 廖秉宜  出版年:2004
中国20年广告教育发展的成绩令人振奋,这不仅表现为办学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还表现为办学模式的科学化以及办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广告教育发展正在从高速走向高质这是广告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耍和必然趋势但客观来分析。
关键词:中国  广告教育 办学模式 广告学 课程设置  高等院校  知识结构 人才培养  广告策划 实践能力  创新  
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调查
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广州大学新闻传播系 严三九 徐晖明  出版年:2004
通过 2 0 0 3年 3月 8日至 9日对广州非典型肺炎事件中的流言传播现象实施入户调查 ,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流言的传播渠道主要是人际传播中的亲身传播。流言的核心成分是真实的 ,流言中的细节大都是虚假的 ;二者综合作...
关键词:广州市  非典型肺炎 “非典”疫情  流言传播 人际传播 防治措施  政府职能  
电影中的无声艺术
5
《当代电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 冯果  出版年:2004
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声音的艺术处理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只是“有声音”的处理才在影片中具有感染力,在某些特殊的场景之中,无声的表演处理同样具有情感上的震撼力。无声的表演无疑是电影艺术中一种富于戏剧性变化...
关键词:电影艺术 无声艺术  意境 人物形象塑造 电影叙事 表演艺术
后电影:数码时代的电影语言
6
《当代电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 黄文达  出版年:2004
本文从数码时代的后电影语言特征出发,认为建立在电子数码技术基础上的电影语言同以胶片为物质基础的电影语言之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由此而引起了对画面影像的时间、空间,以及叙事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甚至改变了电影作为艺术的某些特...
关键词:后电影艺术  数码时代 电影语言 可变换性  模块化 数字影像 电影画面
数字技术产业中的电影表演
7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 冯果  出版年:2004
在数字化电影中,表演者的内涵被无限扩大,导演脑海中的所有形象都可以参与到银幕的表演中来。表演的时空也被无限扩大,虚拟的时空可以把一切真实或不真实的情景展示在银幕上。表演形态的改变对演员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看待数字技...
关键词:数字技术产业  电影表演 数字合成 虚拟表演 电影空间
电影艺术性的确立
8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系 冯果  出版年:2006
电影的商品性自它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注定了,而电影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被大家认同却经过了相当一段时间。本文分析了中外电影艺术性的确立过程,指出了电影的两大特征:技术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电影 艺术性 技术性  综合性  
上海市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调查报告
9
《新闻记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 许佳音 沈祎 祖婕 夏倩  出版年:2004
在本次调查始于2004年5月中旬,至5月底结束。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我们选取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及华夏学院6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入户(寝室)调查。
关键词:媒介接触 大学生 寝室 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  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  状况调查  上海  不同类型  
灵与肉:生命的双翅——英格玛·伯格曼电影剧作主题论
1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系 何平华  出版年:2004
“上帝”、“死亡”与“爱”是伯格曼一生钟爱的电影剧作主题 ,他童年时代便养成的独特心理结构及人格对此有深刻影响。其剧作所显示的深厚人文关怀对中国电影艺术极具启发意义。
关键词: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剧作 主题思想 心理结构 人格  人文关怀  瑞典  编导 上帝主题  死亡命题  爱主题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