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瑶族    壮族    人类学    民族    蓝靛瑶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生物科学类    哲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578H指数:12北大核心: 43 CSSCI: 47 CSCD: 3 RDFYBKZL: 10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
1
《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范宏贵  出版年:1999
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 ,按中国确定的民族有 12个 ,还有 2个民族成分未定 ;按越南确定的民族有 2 6个。这种差异是因两国划分民族的标准和方法不同所致。这些民族可分为四类 :一是从中国迁入越南的民族 ;二是居住原地的土...
关键词:跨境民族 越南  中越两国 中国云南省  民族自觉意识  中越边境 哈尼族 布依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  明末清初
“靠海吃海”生计内涵的演变——广西京族人生计方式的变迁
2
《东南亚纵横》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吕俊彪  出版年:2003
一个族群的生计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们总是与一定的生态环境、社会结构(规则与资源)和族群文化相适应。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广西京族人生计方式变迁的过程进行考察 ,分析了京族人生计方式变迁的特点及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内涵  广西  京族人  生计方式 族群
广西防城港市的族群认同(上)
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李远龙  出版年:1999
本文主要从族群的自我认同论述广西防城港市各族群的认同特征。
关键词:族群 认同  自我认同
试论历史上的壮汉互为同化
4
《广西民族研究》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顾有识  出版年:1999
历史上 ,壮族和汉族的一部分曾经互为同化 ,一部分移居广西的汉族被壮族所同化 ;一部分壮族则为汉族所同化 ,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壮汉相互杂居是互化的地缘因素 ;互相通婚是互化的血缘因素 ;文化认同则是互化...
关键词:壮族 汉族 同化
瑶族与华南诸族梅山教比较研究
5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张有隽  出版年:1994
瑶族与壮、汉、仫佬、毛南等华南诸族之梅山教信仰在崇拜对象、仪式活动、经文法具、传承方式等方面有共同特征,表明它们有着某种共同的渊源.依据现有资料,可以初步确认它们是历史上某个时期受道教影响而形成于广西境外的某个地区的名为...
关键词:华南诸族  梅山教 比较  
壮族在东南亚最亲密的兄弟——越南的岱、侬、拉基、布标、山斋族
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范宏贵  出版年:2005
我国壮族与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等5国的20个民族有亲缘关系,其中与越南的岱族、侬族、拉基族、布标族、山斋族关系尤为密切,从历史记载、语言、家谱、传说以及现在的通婚状况都可说明他们的兄弟情义。由于中国和越...
关键词:壮族 岱族  侬族  拉基族  布标族  山斋族  越南  
壮、泰、老、傣族的渊源研究
7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范宏贵  出版年:2002
从语言的相同和相近、地名的相同、民歌旋律的基本相同、部分民间信仰的相似相近和体质人类学的相似等方面来看 ,可以确认壮族、泰族、老龙族、傣族在古代是同一人们共同体 ,后来才迁徙、分化成不同民族。大约至公元 8 9世纪 ,这...
关键词:壮族 泰族 老龙族  傣族 迁徙 分化
民族意识的概念问题──民族意识及其调控研究之一
8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龚永辉  出版年:1995
民族意识与民族自我意识不能划等号。要把民族意识研究引向深入,必须建立民族意识的科学概念。民族意识是社会意识中对民族存在的知识、意向、决策三类观念的总和。它有具体和抽象两种形态:具体民族意识是民族范畴中,人们对具体的人、事...
关键词:具体民族意识  民族自我意识 抽象民族意识  民族观
“打工族”与壮族文化变迁——以田林那善屯为例
9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李富强  出版年:2003
改革开放以后 ,那善屯“打工族”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 ,它包括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择偶方式与婚姻的变化、现代意识的增强等方面。“打工族”的出现既是文化变迁的结果 ,又是一系列社会文化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壮族村落  “打工族”  生活方式  文化变迁
广西六甲人来源的分子人类学分析
1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 李辉 侯井榕 杨宁宁  出版年:2002
.NULL.
 六甲人分布于广西贵州和湖南三省交界处,被识别为一支特殊的汉族支系,但其来源不清。利用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基因型分型分析,发现六甲人与长江中下游的汉族相符,与福建汉族最近,而与相邻的侗、壮、布依、苗、瑶等族差异很...
关键词:丫染色体  单倍型 分布  六甲人  族源 分子人类学 基因  广西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