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文选》    壮族    审美人类学    诗歌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3,595H指数:20北大核心: 219 CSSCI: 246 RDFYBKZL: 5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
1
《广西民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赣丽  出版年:2005
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单纯的记录、保存和隔离的做法,不能有效地保护。本文提出引进旅游市场机制,调动政府、商家、学者和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生存的土壤。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保护  
民俗旅游的表演化倾向及其影响
2
《民俗研究》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徐赣丽  出版年:2006
关键词:民俗旅游 演化  艺术表演 文化主体 民间歌舞 时空背景  日常生活  旅游景观
斯佳丽:“飘”不走的梦和人——对《乱世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邓玉芬  出版年:2005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乱世佳人》里塑造的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光辉形象,她敢于反叛传统,冲出“男尊女卑”传统偏见的藩篱,敢于走出家庭,投身于“男权”世界,为争取女性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奋斗。同时,她在爱情生活中也...
关键词:《乱世佳人》 女性主义解读 斯佳丽 “男尊女卑”  玛格丽特  反叛传统 爱情生活  米切尔  奋斗  形象  男权
西方旅游人类学与中国旅游文化研究
4
《广西民族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壮学研究所;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覃德清 戚剑玲  出版年:2001
本文通过探讨西方旅游人类学的学术渊源、研究立场,揭示其对建构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启迪意义,提出应将西方完备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起来,作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哲学根基,在多重交融中促进旅游文化研究并推...
关键词:人类学 旅游文化 哲学根基
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
5
《民族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杰 海力波  出版年:2000
当代美学面临的危机体现在来自西方的话语体系与中国现实语境相斥,单纯的理论思辨因缺乏实证基础而显得苍白无力。本文认为解决危机的途径在于有效利用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把美学的理论根基建立在中国经验的文化人类学解释的基础上。因此...
关键词:审美人类学 必要性  可能性  学科意义 研究方法
追寻荆棘的女人——浅论《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6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 余嘉  出版年:2001
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 麦卡洛于 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荆棘鸟》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究其原因在于该作品通过三个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女性形象,谱写了一曲凄婉、动人,同时也很崇高、悲壮的爱情交响乐,揭示...
关键词:《荆棘鸟》 女性形象 爱情  文学评论 澳大利亚  小说  麦卡洛
德勒兹:生成论的魅力
7
《文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麦永雄  出版年:2004
关键词:德勒兹 生成论 后结构主义 西方传统  文艺思想 卡夫卡  生成女性  
临桂四塘平话同音字汇
8
《方言》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骆明弟  出版年:1996
临桂四塘平话同音字汇骆明弟四塘是广西临桂县南部的一个乡,位于广西古官道上,湘桂铁路从中穿过。它东与桂林市郊二塘乡銮塘村委会交界,南与会仙乡相连,西与两江镇、永福县苏桥乡接壤,北与临桂镇、庙岭乡毗邻,面积148.5平方公里...
关键词:同音字汇 平话 古全浊声母  古入声字 鼻音韵尾 广西师范大学  方位词  村委会  全浊上声字  西南官话
壮族民间师公教:巫傩道释儒的交融与整合
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杨树喆  出版年:2001
壮族民间师公教是在壮族先民“越巫”信仰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民间宗教 ,在道教传入之前 ,它处于自发宗教的发展形态 ,道教传入后 ,为与民间道公教相抗衡 ,它不同程度地吸收和整合了道教、佛教及儒学思想等文化因素 ,逐渐...
关键词:壮族 民间师公教  道教 巫傩 佛教 儒学
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
10
《文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王杰 海力波  出版年:2002
审美人类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学理基础,继承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发展的理论成果,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实现美学与人类学的深层整合,力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阐发与解答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人类学 当代发展  为学 基本问题  历史条件 研究方法  学理基础 文化人类学 继承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