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黑塞    赫尔曼·黑塞    《浮士德》    古典    海涅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184H指数:6WOS: 1 北大核心: 42 CSSCI: 38 RDFYBKZL: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学术研讨会纪要
1
《当代作家评论》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复旦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当代作家评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不详 张清华 张新颖 曹卫东 张新颖 陈晓明 程光炜 林建法 张柠 黄燎宇 梁振华 欧阳江河  出版年:2013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冒着酷暑来北师大参加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研讨会,这个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复旦大学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合作举办。决...
关键词:长篇小说 学术研讨会  余华 北京师范大学  纪要  大学教授 文学创作 复旦大学  
“博洛尼亚进程”:新欧洲的“神话”?
2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教育研究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于尔根.施瑞尔 赵雅晶  出版年:2007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博洛尼亚进程“以及由它促成的一种理论模式在全欧洲史无前例的传播,这种模式要求全欧洲的高等教育在课程安排和学位制度上实现重组及一体化。加深相互联系和建立标准化制度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博洛尼亚进程”被视为这...
关键词:传播  假想模式  理性神话  
寻求“自我”之路——论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
3
《外国文学评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马剑  出版年:2000
本文通过对黑塞的小说《悉达多———一部印度作品》的详细分析和解读 ,并结合作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和作家自身思想发展的材料 ,找到了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 :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多身上的两个“自我”———理性的无限的“自我”和感性的...
关键词:黑塞 作家  主人公 小说  睿智 自身  永恒 “自我”  中国思想  感受  
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意义与方法——马克思文本研究三人谈
4
《哲学动态》北京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北京大学哲学系 金海民 丰子义 聂锦芳  出版年:2003
关键词:马克思文本研究 手稿 著述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  现实问题研究  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浮士德》中的学者形象——“没有约束的现代性”之前现代图解
5
《中国比较文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谷裕  出版年:2017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翻译"(编号:14ZDB090)阶段性成果
歌德之《浮士德:一部悲剧》的主人公是一位学者和知识人。随时间推移,歌德对学者的塑造发生变化。第一阶段(1770年代)基本继承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学者讽刺传统,讽刺经院学者的迂腐和骄傲;创作的第二阶段(1800年前后)着...
关键词:歌德  《浮士德》 学者形象
政治·语言·家园——赫塔·米勒的文学观
6
《探索与争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德国慕尼黑大学 胡蔚  出版年:2010
200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是一位具有鲜明政治倾向和道德标准的作家。在一个意义消解、价值解构的时代里,米勒的价值在于指出:"诗在世界里,不在语言里",认为作家的使命在于真实再现现实世界,而不是用语言符号建构所谓...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 赫塔·米勒  政治 语言 家园 文学观
中国,浮士德何为?——当代中国启蒙话语中的歌德《浮士德》
7
《国外文学》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胡蔚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外国文学研究30年"(09AWW0010)子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在概述了浮士德形象在西方启蒙过程中的沉浮之后,回顾民国时期启蒙与救亡话语中的浮士德接受以及建国后前30年的浮士德形象解读,重点考察改革开放后中国学界在文艺评论和舞台实践中对于"浮士德精神"的执着、反思和质疑,以阐释浮...
关键词:歌德  《浮士德》 启蒙话语 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在中国的接受  
赫尔曼·黑塞的哲学信仰
8
《外国语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马剑  出版年:2009
通过与德国存在哲学的代表人物卡尔.雅斯贝斯关于"哲学信仰"的论述进行比较,重点探讨了赫尔曼.黑塞对其"信仰"问题的阐述,通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可以从中窥见黑塞思想的深邃和哲学信仰在其思考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黑塞 “哲学信仰”  意义  
汉德克与老庄哲学——试析彼得·汉德克萨尔茨堡创作期作品中的道家哲学影响
9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李睿  出版年:2020
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奥地利德语作家彼得·汉德克崇爱老庄道家哲学。本文尝试梳理汉德克在萨尔茨堡创作期作品中的道家哲学影响痕迹,指出汉德克作品以“回归”作为最终和解状态的追寻历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虚己”的过...
关键词:汉德克  道家 老子 庄子 萨尔茨堡  
恶托邦的元病毒——论斯蒂芬森科幻小说《雪崩》的元宇宙叙事
10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 李睿  出版年:2022
斯蒂芬森的后赛博朋克文学代表作《雪崩》在科学背景下对元宇宙文化范式进行了文学演绎,将苏美尔神话、巴别塔故事和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话语一起嵌入到元宇宙书写中,带领读者从真实世界进入一个陌生化的恶托邦。本文借助达科·苏文科幻诗...
关键词:元宇宙  恶托邦  科幻诗学  《雪崩》  元病毒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