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汉语    修辞    历史演义小说    小说史    发话人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轻工类    

被引量:313H指数:8北大核心: 41 CSSCI: 43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
1
《语文建设》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军  出版年:1998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上)□李军使役性言语行为即要求受话人作出、继续或停止某行动的言语行为,是日常话语活动中的一种极其常见、极为重要的言语行为类型。如:“小李,开门!”发话人说出这句话的目的就在于要求受话...
关键词:使役性言语行为  受话人 辅助语  发话人 呼唤语  汉语 《茶馆》 策略调节  动反应  亲属称呼语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下)
2
《语文建设》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李军  出版年:1998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的话语构造及其功能︵下李军三、核心行为语及其策略类型核心行为语指直接发出使役要求的话语部分。它可以不要醒示语和辅助语,单独构成一个使役性言语行为。在结构上,它可以采取祈使或陈述的形式,也可采用一般或附加...
关键词:使役性言语行为  受话人 发话人 辅助语  汉语 规约性 策略类型  语构  疑问形式  语境信息
古希腊神话传说的文化精神
3
《外国文学研究》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陈鹤鸣  出版年:1999
一个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这个文化的创造者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与肯定的根本观念。古希腊神话传说是古希腊人本质的对象化。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神与英雄,表现出了古希腊人对自身的自然形体、自然人性和现世生活的...
关键词:古希腊 神话传说 文化精神 世俗 个体自由  
“侠义”的蜕变及历史定位——谈清代公案侠义小说
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罗嘉慧  出版年:1999
清代侠义公案小说的故事模式和道德内涵表明 ,这一时期的大众文化具有强烈的中世纪文化性质 ,与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有较明显的落差 ,与同时期的以平等、民主为主要精神的西方文化 ,有对比强烈的时代差异性。此时期的侠文化是一种集体...
关键词:清代侠义公案小说  “侠义”的蜕变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西方文化
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
5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崔干行  出版年:1999
本文就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指导工作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指导教师。
关键词:教育实习指导 指导教师 责任感 知识结构 实习效果  师范教育
古代小说中元宵灯节描写的文学意义及民俗价值
6
《学术研究》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纪德君  出版年:1998
我国古代的通俗小说与民俗的关系甚为密切,小说中的民俗描写不仅为故事、人物提供了富于特定色彩和情调的环境氛围,增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生活实感,而且还保存了不少生动、可感的民俗学资料。研究小说中的民俗描写,既可以帮助我们更...
关键词:中国  古代小说 元宵灯节  文学意义 民俗学价值
开拓空间叙事新领域——论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
7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刘介民  出版年:2000
本文论述张世君新著《〈红楼梦〉的空间叙事》的基本观点。它提出实体的场景空间、虚化的香气空间和虚拟的梦幻空间分别是文本叙事的三个空间层面。本书在理论上的创新意义在于建构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全新的空间叙事构架 ,不仅填补了红学研...
关键词:张世君  空间叙事 场景  小说叙事 《红楼梦》 客观叙事模式  
评尤奈斯库的《阿麦迪或脱身术》
8
《当代外国文学》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冉东平  出版年:1999
《阿麦迪或脱身术》(1954)是法国著名荒诞派戏剧作家欧仁·尤奈斯库的重要作品,也是他1957年以前唯一的一部三幕剧。该剧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尤奈斯库的戏剧创作风格和基本主题,即严肃的内容通过喜剧,甚至闹剧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
关键词:荒诞派戏剧 尤奈斯库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戏剧 戏剧冲突 主观感受 生存环境  现实生活  尸体  人的生存状态  
江湖与中国雅文化
9
《中国社会科学》广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沈金浩  出版年:1996
本文对中国文化中并不隐秘而又长期为学术界所忽视的“雅文化圈”中的“江湖现象”进行了梳理研究。文章首先对“雅”“俗”文化作了简要的界定,并对“江湖”在这两个文化层中的不同的意义和表述功能作出比较,然后描述了“雅文化”与“江...
关键词:文人士大夫 江湖文化 中国雅文化  渔父 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  《庄子》 生存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  《楚辞》
论声训的性质
10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 孙雍长  出版年:2001
“声训”相对于“形训”和“义训”而言。其主要原理是“声义同源”。它是中国古代训诂家对汉语声义同源规律的一种素朴的、直接的体认和解释。并非一切以音同、音近之字相释的训诂形式都是“声训”。因为取音同、音近之字相释只是“声训”...
关键词:训诂学 声训 声义同源  定义  命名立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