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建筑学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建筑师    建筑    化境    城市    古典    

研究学科:建筑类    轻工类    交通运输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521H指数:11WOS: 1 北大核心: 16 CSSCI: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向工业建筑学习
1
《世界建筑》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张永和 张路峰  出版年:2000
在中国,工业建筑没有受到过多审美及意识形态的干扰,也许比民用建筑更接近建筑的本质。在对工业建筑分析的过程中,引伸出基本建筑的概念。基本建筑的定义是建立在建造与形式、房屋与基地、人与空间三组关系上。这三组关系正是建筑的基本...
关键词:工业建筑分析  基本建筑 建造  形式  房屋 基地  
对建筑教育三个问题的思考
2
《时代建筑》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张永和  出版年:2001
本文讨论了建筑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建筑与美术的关系,个案研究的教学方法, 以及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关 系。在对这三个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重新定义建筑学的基础,建筑设计作为研究计划,赋予建筑设计批...
关键词:建筑教育 建筑设计 美术 个案研究 实践  研究计划  批判性
透视空间
3
《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董豫赣  出版年:2003
玻璃空间按照达·芬奇对透视形成的:体透视、线透视以及点透视三种可能性展开分析,在“玻璃空间”里主要讨论线性透视中的面透视的意义;在“镜子空间”里开始怀疑中国园林空间里透视分析的可能;而在《运动空间》里通过对速度透视的分析...
关键词:玻璃  镜子 线透视  面透视  散点透视  速度透视  
预言与寓言 贝聿铭的中国现代建筑
4
《时代建筑》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董豫赣  出版年:2007
因为缺乏有效的切入点,关于中国现代建筑的讨论始终停止在风格、形式的手法层面。文章认为,从关于中国园林的表象之一——不对称为起点,追问不对称的发生机制——对仗,将有可能对贝聿铭的两件探讨中国现代建筑可能性的作品——北京香山...
关键词:手法 机制  标准  差异  不对称  对仗 位置经营  
稀释中式
5
《时代建筑》北京大学建筑研究中心 董豫赣  出版年:2006
文章以中国建筑式样为批判的切入点,试图将文化的差距论还原为差异论;以中国园林为起点,试图阐释发生中国式样背后的中国文化;以中西方艺术的差异性比较为重心,试图检验中国文化对实践指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差距  差异  意境 化境 对仗 位置经营  
双园八法——寄畅园与谐趣园比对
6
《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董豫赣  出版年:2014
以无锡寄畅园及北京谐趣园为比较,从山水诗的诗法、山水画的形法,以造园的位置对偶、掇山高下、理水远近、林木藏露、滩桥气势、空间离合、居游动静、赏析古今——八个方面,对两园进行优劣比较。并阐明中国人如何将诗情画意带入日常生活...
关键词:对—偶  高-下  远—近  藏—露  气—势  离—合  动—静  古—今  
甘、青、川、滇藏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及建筑群布局特征的变异与发展
7
《建筑学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柏景 陈珊 黄晓  出版年:2009
在简要论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就甘、青、川、滇藏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区分布特征、寺院建筑群布局及其相对于西藏地区寺院的变异和发展做了初步探讨,对进一步研究本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特性、主体建筑平面型制...
关键词:藏区 甘、青、川、滇  藏传佛教 寺院建筑
触类旁通 化境八章(六)
8
《时代建筑》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董豫赣  出版年:2009
文章从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者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分类说起,通过辨析中国园林中屋宇与景物的"因借"、"互成",回溯计成《园冶》中的分类依据,以及历代文人为建筑取名的实例,洞察到东西方对待分类问题的不同倾向——西方的分类侧重静态"...
关键词:分类  取名 “文化中心论”  
石山壹品
9
《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董豫赣  出版年:2015
以米芾的瘦、皱、漏、透四字品石、品山,已成麻木教条。以郭熙对山水要求的身体居游,品味太湖石涡旋的洞庭视觉形象,则石与山、形与意皆可通同一品。以视觉的洞庭与身体的居游这两条线索,借助对石与山的——峰岩、洞房、山台这几类山石...
关键词:洞庭  居游  峰岩  洞房 山台  远近  深远  气势
建筑漫步
10
《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董豫赣  出版年:2007
在萨伏伊别墅,正是被排除在"新建筑五点"之外的那条坡道,才提供了展现"新建筑五点"的确切场所,而在这条坡道上展开的"建筑漫步",不但与柯布的"建筑物体"相辅相成,最终,它还将修正"新建筑五点"。
关键词:造型投机  坡道 新建筑五点  建筑漫步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