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跨文化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文化自觉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转型    文化危机    和而不同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58H指数:3北大核心: 5 CSSCI: 7 RDFYBKZL: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文化自觉与中西文化会通
1
《河北学刊》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乐黛云  出版年:2008
文化自觉不仅在于理解与把握自己文化的根和种子,更在于依据现代认知和需要来诠释自己的文化历史。中国文化所追求是文化的多元共存,简洁地讲就是"和"。近些年,以"过程哲学"为基础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召唤"第二次启蒙",他们所...
关键词:文化自觉 中西文化会通  和谐文化 “第二次启蒙”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世界可能的贡献
2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乐黛云  出版年:2007
人类生活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空前巨大的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人类精神发生一次“心灵内在性的巨大提升”,它期待一个多极均衡、多元共存的全球化,一个“基于生活质量而非个人无限财富积累的可持续性的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
关键词:文化自觉 多极均衡  多元共存  不确定性 多种思维方式  
漫谈《诗经》的翻译
3
《周易研究》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乐黛云  出版年:2009
"五经"是中国最古老、最神圣的典籍,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经典,是中国思想体系形成和政治体制建立的主要理论依据,对中国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几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迄今为止,却没有一套适应世界各国人民学习、...
关键词:《诗经》 翻译 中国古典诗歌 不可译 郭绍虞 抒情诗  颂歌 中国人  
高等教育视野的跨文化交流
4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乐黛云  出版年:2005
化解文化冲突,实现多元文化“和而不同”的和平发展,是21世纪世界各国文化发展共同面对的挑战。我们坚信中国文化的确有利于化解当前的文化冲突,教育是化解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等问题是我们过去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冲突与化解  和而不同 教育途径 跨文化视野
时空巨变与文化转型
5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乐黛云  出版年:2009
科技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时空巨变。这种巨变导致了对地球资源的空前消耗和争夺,引起人类的反思,要求重新定义人类状况,考虑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存方式。"文化霸权主义"和由文化封闭主义发展而来的文化原教旨主义的尖锐对立已经使全球...
关键词:时空巨变  文化危机 生成性对话  文化转型 文化霸权 文化原教旨主义  
时空巨变与文化转型
6
《新华文摘》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乐黛云  出版年:2009
一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时空巨变和文化危机 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空巨变。这和过去从渔猎转向农耕,从农耕转向机械生产,从机械生产转向初期信息时代,都是完全不可比拟的。首先.软件和计算机革命、全球互联网、移动通讯革新使人与...
关键词:文化转型 时空  生物工程技术 机械生产 计算机革命  全球互联网 文化危机 信息时代
中国文化要与世界多元共生
7
《国家人文历史》北京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乐黛云 常丽芳  出版年:2012
对话的目的主要不是说服对方,同化别人,统一思想,而是要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生成性对话"。对话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我打你通"。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面对面的相异性。
关键词:中国文化 多元共生  面向世界  林语堂  中国传统文化  世界文化 不同文化 孔子 思想家 主流文化
漫谈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访乐黛云教授
8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新疆大学中文系 乐黛云 邹赞  出版年:2016
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资助项目(2014M550519);中国博士后第八批特别资助项目(2015T81072)
邹赞(以下简称"邹"):您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选择留校任教,跟随王瑶先生研习中国现代文学,后来转向了比较文学,这其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吧?乐黛云(以下简称"乐"):中国文学发展到那个阶段,不可能再封闭了。从鲁迅开始,...
关键词:比较文学 跨文化研究 乐黛云  学术访谈  
乐黛云教授访谈录
9
《中外文化与文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 张叉 乐黛云  出版年:2016
访谈时间:2015年4月13日上午。访谈地点:四川省成都市石羊场铁像寺水街桃花源。张叉:乐老,很高兴能够在这里采访您。您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拓荒者,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上一任会长,为中国比较文学的事业呕心沥血,如今已名垂史...
情感之维
10
《中学语文教学》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 乐黛云  出版年:2010
当社会越来越重视金钱、权力等物质观念时,知识世界与人类情感世界的距离似乎也越来越遥远了!当今的教育制度往往集中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很少顾及学生情感世界的塑造与培养。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是十分重视“情”的。
关键词:情感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 物质观念  知识世界 知识水平 教育制度 “情”  学生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