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历史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徽商    清朝    明清    明代    宋代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被引量:296H指数:9北大核心: 26 CSSCI: 21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清代徽商与茶叶贸易
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周晓光  出版年:2000
茶叶贸易是徽州商帮在明代中叶形成以后最重要的经营活动之一。入清之后,徽商茶叶贸易经历了兴盛、低谷、中兴和衰落四个阶段,并形成了经营方式一体化、经营活动季节性、兼营现象普遍和资本组合多样性等突出的特点。光绪中叶以后,因入侵...
关键词:清朝 历史发展阶段  徽商 茶叶贸易 “洋庄”茶  
徽商与长江文化
2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王世华  出版年:2003
长江流域是明清徽商主要的活动区域。徽商对长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长江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促进了重商思潮的出现;提升了长江商业文化的水平;促使众多商书的出现,丰富了长江商业文化的内容;刺激了扬州青楼文化...
关键词:明清 徽商 文化 长江文化
徽商妇的“琵琶行”——论明清徽商妇的品质特征及贡献
3
《安徽史学》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赵崔莉 李卿  出版年:2002
在徽州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的影响下 ,徽商妇在生活和生产中形成勤劳、节俭、孝悌友爱、坚守贞操等品质特征。她们在家庭中扶幼恤老、操持家务 ;劝夫从贾、助夫经商 ;谆谆教子、从儒从贾 ;乃至躬自操劳、亲营商业 ,为徽州家庭的稳...
关键词:明清 徽商妇  品质特征  贡献  
明代安徽书院的数量、分布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琳琦 张晓婧  出版年:2006
2005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NCET)项目。
书院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有的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安徽书院经历了宋元时期的初步发展到清代的全面繁荣,明代是其发展的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时期。本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依据,首先详细考证了明代安徽书院的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明代...
关键词:明代 安徽  书院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
5
《安徽史学》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周晓光  出版年:2003
明代中后期 ,与朱子学“别立宗旨”的心学在徽州得到广泛传播 ,并在徽州士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入徽州的心学主要有二支 ,一是湛若水之学 ,一是王守仁之学。湛、王心学对徽州学术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它既使南宋以来朱子...
关键词:明代 心学 徽州  新安理学 湛若水 王守仁  
《论语》君子观及其现代启示
6
《学术界》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裘士京 孔读云  出版年:2006
目前学界对古来“君子形象”的描述较多抽象与笼统,论文从德、才、学三个角度分别阐释和综合概括出现代人、现代社会可资借鉴的“君子之义”,力求回答德、才、学的相互关系,即德统率才、学,才的发挥表现德的品位和境界,学使德、才得以...
关键词:孔子 君子观 《论语》 中国  
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
7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汪效驷  出版年:200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04SK056)
安徽省是民国时期农村合作运动先进省份之一。1926年以后,安徽农村经济走向破产,特别是遭受1931年的特大水灾,使之成为慈善团体救济和进行合作实验的重要对象。从1934年至抗战前夕,在省合作委员会的主导之下,合作运动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  农村经济 合作运动  农业近代化
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
8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裘士京 张翅  出版年:2002
两汉是中国人才选拔制度化的重要时期 ,尤其是察举制度的创立为朝廷选拔和输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对汉王朝的巩固和强盛 ,对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察举制度作为汉代选拔人才和官吏最主要、入仕数量最多的一种...
关键词:察举制度 人才选拔 选官制度
论秦汉博士的职责和考选方式的演变
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裘士京  出版年:2002
秦汉博士官的设置是文化教育领域的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博士的职责、考选方式及其分类在秦汉数百年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使博士由备咨询的闲职成为专经博识的太学教师,其选任更加合理。
关键词:博士  职责  秦汉时期 考试方式 遴选方式  考试制度
论明清商人重教兴学及其特点
10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孙华莹  出版年:2000
明清时期 ,商人重教兴学是较普遍的现象。立家塾、置族学、兴义学、捐助地方官学与书院等 ,是明清商人重教兴学的主要方式。明清商人重教兴学的特点主要有 :重教对象的宗族性、方式的多样性、地域的广阔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关键词:商人 明朝 清朝 教育史 义学 族学  家塾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