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文化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抗战时期    布依族    国民政府    民族文化    宗教信仰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60H指数:4北大核心: 5 CSSCI: 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布依族稻作文化及其起源
1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谷因  出版年:2004
布依族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 ,它以善于种植水稻著称于世。在布依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呈现着浓郁的稻作文化特色。布依族稻作文化源远流长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时代 ,我国南方古越人及其先民的稻作文化是布依族稻作...
关键词:布依族 稻作文化 民族文化 宗教信仰 生活习俗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
2
《民族研究》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吴秋林  出版年:2005
布依族仪式性傩戏“哑面”,是在布依族传统丧事的绕棺仪式中表演的哑剧性质的仪式性傩 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傩戏。它的巫术意识最为强烈和直接,它的表演本身就是一个让死者重获 生命的巫术仪式性活动,这在傩戏中是非常罕见的。其...
关键词:布依族 仪式性傩戏  “哑面”  丧葬风俗 绕棺仪式  巫术意识  傩文化
光效应艺术的新空间
3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吴秋林  出版年:2003
光效应艺术家认为光效应艺术是艺术的本质表现,但光的本质已被人类的众多的文化堆积物遮掩得太久了,现在应该从光效应的本身来认识艺术。光效应艺术作品表现为:抽象的;避免表面的趣味;几何和硬边的外形;在尺度上恰当合适。在光效应艺...
关键词:艺术 前卫艺术 光效应艺术 艺术的新空间  
逻辑方阵的普适性探讨
4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李贤军  出版年:2005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逻辑学界对逻辑方阵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打破了逻辑方阵仅适用于简单命题范围之内的狭隘认识。认为逻辑方阵适用于一切命题。但仍显不足。笔者以为 :逻辑方阵不仅适用于命题之间 ,还适用于推理与推理之...
关键词:逻辑方阵 对当关系 命题 推理  普适性  
孔子的逻辑思想新探
5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李贤军  出版年:2003
本文以孔子传统的“正名”逻辑思想为基础 ,从概念 (名 )的定义、推理、思维规律等方面对孔子的逻辑思想进行大胆探索 。
关键词:孔子 逻辑思想 正名
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与国共两党的“抢夺”措施考略
6
《兰州学刊》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莫子刚  出版年:2010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批青年奔赴延安。国共两党为此展开了人才争夺战。为了争夺知识青年,它们从政治组织、思想宣传、精神训练等方面都采取了种种政策措施。如国民党的封锁、扣留、迫害,共产党的吸引、爱护、培训等等。历史证明,在这场对...
关键词:国民党 中共 知识青年 延安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问题再探讨
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莫子刚  出版年:2010
中国抗战进入第二阶段即所谓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发起了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其初衷具有较大的对中共的指向性。对于这一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态度首先是积极拥护和支持的,其次也是与国民党同中有异的,这种"异"主要体现在对"抗战到底"...
关键词:抗战相持阶段  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态度同异  
彝族文化在黔西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地位
8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陈世鹏  出版年:2004
主要阐述了黔西北自然旅游资源与彝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彝族文化在黔西北人文旅游资源中的地位。指出应以彝族文化为龙头 ,发展黔西北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 ,并提出了四条开发原则和其他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彝族文化 旅游资源开发 贵州西北地区  自然资源 彝文金石刻  节日 彝族古籍  
坠网之中的逃脱——解读张爱玲作品的“世俗性”
9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 杨红  出版年:2004
张爱玲为了逃避虚无的人生体验 ,世俗生活进入了她的文学世界。但在对世俗生活的感性认同中 ,她的虚无思想又时时渗透于字里行间。张爱玲坠入了世俗最终却又超越了世俗。
关键词:张爱玲  世俗生活 虚无
亲历“姊妹节”——施洞苗族“姊妹节”的人类学考察
10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贵州省台江县文化局 杨昌国 张文生  出版年:2002
台江县施洞苗族“姊妹节”是个早已闻名中外的民族节日 ,但对于该节日的缘起、发展、演变 ,活动的过程和内容 ,及其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却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探讨。文章以文学人类学的记实笔调 ,全面记述了作者亲历该节日的切身...
关键词:"姊妹节"  姊妹饭  来源  制作  寓意  演变  破译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