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旅游业    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可持续发展    社区参与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轻工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580H指数:12北大核心: 14 CSSCI: 13 CSCD: 3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旅游地形象定位及形象口号设计的要求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贵州大学旅游系 金颖若  出版年:2003
旅游地形象的策划以及理论研究近年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但已有的文献对形象标准的探讨仍然薄弱。本文分析了旅游形象设计的案例 ,认为旅游形象定位及形象口号设计应满足独特性、社会性、吸引性、认同性、整体性、层次性、艺术性等要求。
关键词:旅游地 形象定位  形象口号设计  旅游形象设计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论思考
2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贵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系;贵州省毕节地区民宗局 宋章海 马顺卫  出版年:2004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 ,乡村旅游对其它产业和整个乡村经济的有效拉动 ,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本文从...
关键词:乡村旅游 社区文化 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 文化整合 社区参与性  
旅游环境承载力在待开发景区规划中的应用初探——以贵州东风湖为例
3
《中国岩溶》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王剑 熊康宁 殷红梅 彭建  出版年:2002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黔基合计(2002)3067号)项目;贵州大学人才基金资助项目联合资助
景区开发规划设计合理与否事关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而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判据之一,在理论上,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应用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理论方法去评价某一开发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本文以东风湖为例,探讨了待...
关键词:贵州  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承载指数  喀斯特  旅游开发规划 可持续发展 生命周期
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开发规划优化设计研究
4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贵州大学旅游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 王剑 彭建  出版年:2004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 (黔基合计 2 0 0 2 -3 0 67) ;贵州省"十五"攻关项目 (2 0 0 1-113 0 )
该文剖析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 ,从指标体系的构建、权重的确定、数学模型的选取等方面讨论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评问题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环境承载指数及其分级表。通过对旅游环境承载指数的计算 ,一方面可以在旅游地的开发规划...
关键词: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开发 优化设计 旅游规划 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旅游资源的羡余现象
5
《经济地理》贵州大学旅游系 金颖若  出版年:2004
文章从其他学科引入"羡余"这个概念,用以描绘本身具有较高资源品质却在经营中显得"多余"、"无用"的旅游资源。阴影效应、互代性、旅游效率的要求是产生羡余现象的原因,羡余的资源作为后备资源可在提高旅游地旅游资源的丰度等方面发...
关键词:旅游资源 羡余现象 旅游目的地 旅游效率 旅游开发  区位优势 资源评价
强化社区参与在我国遗产旅游地中的有效作用
6
《地域研究与开发》贵州大学旅游系 宋章海 韩百娟  出版年:2007
社区参与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是遗产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忽视社区参与,将带来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重视社区参与,更能有效保护遗产资源并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立足我国遗产旅游地忽视社区参与所导致的问题,从...
关键词:社区参与 遗产保护  旅游地 有效性
试论社区参与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7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大学旅游系 宋章海  出版年:2005
社区旅游以及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目前已成为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探讨了社区与旅游景区建设发展、社区居民与景区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针对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带普遍性问题,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社区参与 区域旅游 旅游目的地
更新定位,一种新的旅游形象定位方法——以贵州为例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贵州大学旅游系 金颖若  出版年:2002
本文简要叙述了旅游形象的定义、作用和常用定位方法 ,评述了贵州旅游形象研究的一些观点。提出更新定位这种新方法 ,即沿袭本底形象的一些因子 ,加以引导 ,生成新的“诱导性”形象。并采用更新定位方法为贵州旅游形象定位 。
关键词:旅游形象 形象定位  旅游业 贵州  定位方法  本底形象  地域个性  
新媒体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研究
9
《传媒观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 曾芸  出版年:2010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一个经典的标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文化产品内容素材和创意元素,是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媒体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保护工作  经济价值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产品
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10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 曾芸  出版年:20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研究"(项目编号:09XJCZH002);贵州大学人文学院院级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生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载体。借助文化空间的研究视角,文章从基质空间、事象空间和意象空间三重维度,以及文化区、文化因子、文化链三个方面,对文化生态的空间形态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象空间构建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形态  意象空间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