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说    语法化    格雷厄姆·格林    《青春之歌》    外国文学研究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65H指数:7北大核心: 19 CSSCI: 11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进”对“入”的历时替换
1
《中国语文》河南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471003 李宗江  出版年:1997
动词"进"和"入"的主要意义是表示"从外向内运动",与"出"相对(下文简称为表示"内行")。在这个意义上二者是趋向动词,存在历时替换关系。现代汉语口语中只用"进","入"已消失。本文讨论"进"的来源及其对"入"的历时替换...
关键词:历时替换  趋向动词 替换过程  近代汉语 趋向补语 六朝时期 元代  替换关系  内行 动词结构
语法标记“说”和“道”
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随利芳  出版年:2007
言说动词“说”和“道”可以与其他动词结合构成“V说/V道”格式,充当标句词,引出小句宾语。但“说”比“道”在语法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可以置于连词后,与动词的结合面也比“道”广。考察和分析汉语标句词对汉语语言学自身和语言类...
关键词:言说动词 语法标记 标句词 语法化 说  道  
《无名的裘德》:一个分裂的文本
3
《国外文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李迎丰  出版年:2000
关键词:英国  哈代 小说 <<无名的裘德>>  小说观 叙事
格雷厄姆·格林长篇小说“宗教”主题初探
4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温华  出版年:2005
格林执着地关注现代文明中破落与腐朽的一面, 善于通过令人进退两难的极端情境显示人物内心的分裂与矛盾状态, 凸现传统宗教信仰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虽然小说的整体氛围是破败凋敝的, 但主人公灵魂深处的“宗教感”却又孕育着生命和...
关键词:格雷厄姆·格林 格林之原  宗教感
论大屠杀与个体罪责
5
《外国文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李茂增  出版年:2009
二战期间发生的大屠杀至今仍是历史记忆的重要主题。从雅斯贝尔斯在战后初期提出的"四重罪责"及阿伦特对耶路撒冷审判的质疑,到鲍曼对现代性与大屠杀内在关联的思考,再到格拉斯对少年时代纳粹经历的自我批判,无不表明惟有每一个个体都...
关键词:二战 大屠杀 历史总体  罪责
成长的世界图景——论巴赫金的小说“时空体”理论
6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李茂增  出版年:2007
受卢卡奇影响,巴赫金认为,现代人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孤独的个人的成长问题,这不仅构成了现代小说最核心的主题,同时也直接影响了现代小说的时空体形式。通过对传统小说时空体形式的考察,巴赫金认为,歌德小说的时空体形式代表了现代...
关键词:巴赫金 现代性  成长  小说 时空体
战争叙事与民族国家想象
7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李茂增 温华  出版年:2009
20世纪中国战争文学始终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处于双向互动关系之中。一方面,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任务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20世纪中国战争文学的主题模式、人物塑造和叙事策略,另一方面,20世纪中国战争文学又反过来影响了民族国家的...
关键词:20世纪中国战争文学  民族国家 叙事策略
重复的艺术:海明威小说文本的一种解读
8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李迎丰  出版年:1999
本文讨论了作为结构元素的“重复”在海明威小说文本中的操作过程及其功能和效应。认为海明威小说中的重复,并非一种单调的缺陷或写作的迷失,而是一种“重复的艺术”,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世界观念。...
关键词:海明威小说 互文性 艾略特 现代主义  现代叙事艺术  乞力马扎罗的雪  多重文本  叙事人 作品  尤利西斯
意识形态批评及其在电影批评中的应用
9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研究中心 詹庆生  出版年:2009
作为一种解构性批评,意识形态批评以"症候式阅读"作为基本方法。自19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后,电影意识形态批评主要表现在两个现象上:其一是关于"谢晋电影模式"的讨论,其二是1 990年代兴起的"经典重读"活动。意识形态批评...
关键词: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批评 症候式阅读 询唤  电影批评
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研究:回顾与反思
10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 温华  出版年:201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外国文学研究60年"(09&ZD071)阶段性成果
通过人道主义和现代派文学两次论争,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研究开始建构不同于"十七年"传统的外国文学新秩序,在这一新秩序中,经典认定、研究重点、研究角度与评价标准都从阶级革命话语为纲转向了对西方话语的承认、肯定甚至膜拜。与此同时...
关键词:八十年代  外国文学研究 人道主义和现代派文学论争  外国文学新秩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