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作曲家    音乐作品    音乐    五声性    巴托克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207H指数:6北大核心: 41 CSSCI: 34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影视剧《红楼梦》音乐的特色
1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吴延  出版年:2010
87版影视剧《红楼梦》的音乐主要是由一首序曲和十二首插曲构成,其主体构架、独特气质以及创作特色,无不体现出作曲家王立平独特的审美情怀。而定位于民族性的音乐话语和立足于悲情表现的美学原则是其成功的基础,并带给了听众身临其境...
关键词:《红楼梦》音乐  主体构架  独特气质  创作特色  
音级集合理论的现实意义与展望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陈士森  出版年:2003
音级集合理论是在现代音乐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与音乐理论发展有密切关系的数学手段,逐步发展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其标记及表述方法与多种音高结构关系的研究成果具有同现代基础乐理相关的及更深层次的意义,对于我国...
关键词:音级集合 现代乐理  标记法 学术规范 数学  音集技法  课程改革 理论研究  
斯克里亚宾前奏曲简析
3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李铮  出版年:1998
通过对斯克里亚宾前奏曲集的分析,意在说明作者正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作特点,确立了这部作品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斯克里亚宾 前奏曲 曲式结构
管弦乐配器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冯毅  出版年:2009
传统管弦乐队的形成及配器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管弦乐配器法的纵向发展脉络及横向发展特征细密地纠缠在一起,没有任何一个阶段是能够脱离整体而孤立存在的。可以说在所有阶段性特征上都显示出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影...
关键词:管弦乐 配器法 阶段性特征  
计算机音乐技术发展及其教学实践之构想
5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冯毅  出版年:2001
计算机音乐作为 20世纪下半叶艺术领域中的重大发明,从 60年代的诞生直到 21世纪的今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渗透到音乐的创作、演奏、影视配乐、教育、网络以及大众娱乐的各个层面。与以往相比,今天的计算机音乐技术无论...
关键词:计算机音乐 音乐文化 演奏  配乐 艺术  音乐教育  影视 教育体系 教学实践 网络  
从奥运会主题曲看体育音乐的发展
6
《音乐创作》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吴延  出版年:2017
奥运会主题曲作为体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育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体育音乐的定义、特性、功能方面对体育音乐做了简要论述,同时借助对奥运会主题曲的分析,阐释体育与音乐、奥运会与音乐的渊源,并对体育音乐的发展特性...
关键词:体育音乐  奥运会主题曲  
刍议高校钢琴教育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策略
7
《艺术评鉴》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刘宁  出版年:2016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成为了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艺术能力,逐渐受到了各大高校的重视。钢琴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很多高校都开展了钢...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育 学生音乐素质 有效策略  
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及保护研究
8
《贵州民族研究》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黄冰漫  出版年:2014
2010年陕西省文化厅重点项目"中国西部电影音乐研究"(编号:201075);2014年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群众合唱在建设陕西文化强省的实践研究"(编号:2014Z104)
贵州苗族"飞歌"是苗族音乐的精华,是广大苗族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以音乐和苗语结合的演绎形式,属于抒咏性山歌的类别,有很强的代表性。苗族"飞歌"以其悠扬动听的曲调、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演形式,孕育了贵州苗族群众的精...
关键词:贵州  苗族 飞歌 传承与保护  措施研究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非音乐声响及非音乐形式表演
9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高永谋  出版年:1998
非音乐因素介入音乐,是20世纪现代派音乐创作的一个突出而又普遍的现象。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非语义性语言、非歌唱性人声的介入;非器乐音色、自然声响及噪音的介入;非音乐表演因素的介入。这种艺术现象反映了一种与传统音乐观...
关键词:现代音乐作品 非音乐声响  非音乐表演形式  
我看朱践耳的交响诗《纳西一奇》——兼谈其中西音乐之交融观念在创作中的实现
10
《中国音乐》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陈大明  出版年:2002
本文通过对中国作曲家朱践耳创作的交响诗《纳西一奇》的音乐分析,试图研究作曲家诸多作品反映出来的中西音乐交融观念的具体体现。因为,笔者认为,这一观念不仅在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形成了作曲家的主要创作特点,它也是作曲家毕生追求...
关键词:朱践耳 纳西一奇  音乐分析 审美观 兼容性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