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新乡学院音乐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音乐    声乐教学    舞蹈    歌唱    舞蹈教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轻工类    电子信息类    交通运输类    

被引量:162H指数:6北大核心: 43 CSSCI: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高校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
1
《大舞台》新乡学院音乐系 任晓琳  出版年:2014
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新时期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钢琴教育向来被看作是高校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钢琴人才,就需要对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探究和构建。...
关键词:钢琴教学 创新模式  构建  
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其风格特点
2
《电影评介》新乡学院音乐表演系 马迪  出版年:2009
我国民族声乐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的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演唱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世界声乐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本文重点研究的是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及...
关键词:民族声乐 发展  风格特点  
高校音乐教学专业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评《视唱练耳基础教程》
3
《新闻与写作》新乡学院音乐系 杨媛媛  出版年:2016
视唱练耳课主要用来培养大学生的听、唱、辨、析等音乐能力.音乐教师通过视唱练耳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加强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技能培养与训练,通过音乐节奏感、力度感、旋律感、声感等方面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
关键词:视唱练耳课程 音乐教师  能力的培养  教学专业 教程  高校 视唱练耳教学 音乐能力
试论舞蹈教学中的美育
4
《考试周刊》新乡学院音乐系 李想  出版年:2011
舞蹈教学与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舞蹈教学中要贯彻美育。美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不容忽视。而在舞蹈教学中实施美育也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需要我们探索多种途径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水平和实效。
关键词:舞蹈教学 美育 实施方法  
浅议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5
《才智》新乡学院音乐系 李想  出版年:2011
舞蹈自其产生以来,就成为人类生命中最重要、最活跃、最充分直接的情绪表现形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舞蹈艺术的美感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本文试从形式和内在两方面来阐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舞蹈 审美 形式  内在  
试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
6
《考试周刊》新乡学院音乐系 李想  出版年:2011
舞蹈是一门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它通过有韵律的肢体动作来表现舞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从其表现形式来说,"动"是舞蹈的核心。正因为如此,舞蹈教学中教师更偏重于对舞蹈技艺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
关键词:舞蹈艺术 肢体动作 情感表现力
俄、英高等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及对我国音乐课程设置的思考
7
《教育与职业》新乡学院音乐系 王东方  出版年:2009
文章从分析俄、英两国的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入手,研究其课程设置的结构特点和课程设置思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课程。
关键词:高等音乐教育 课程设置 思考  
论合唱音准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路径
8
《大舞台》新乡学院音乐系 杜亚典  出版年:2014
合唱是一种有着丰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综合性群体歌唱艺术形式,音准是合唱艺术技巧的基本要求,也是表达合唱作品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音准在合唱中的重要作用、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合唱音准的路径...
关键词:合唱音准 影响因素 提高路径  
现代流行音乐中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评《中国戏曲音乐史》
9
《中国高校科技》新乡学院音乐学院 李志勇  出版年:2022
当今将传统戏曲元素移植到现代流行音乐中,既是一种继承、也是一种弘扬、更是一种创新,它意味着传统主流音乐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融合。然而,在流行音乐创作实践中,这种融合有浅有深,浅层融合容易生成"音乐杂拌",显得不伦不类...
关键词:深度融合  过犹不及 现代流行音乐 主流音乐  文化的融合  恰到好处
试论莫扎特歌剧咏叹调的音乐风格
10
《黄河之声》新乡学院音乐系 田亮  出版年:2014
莫扎特的歌剧咏叹调在声乐领域中一直最具代表性,对于歌剧的学术研究、声乐教学及舞台表演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莫扎特咏叹调作品人物、旋律、演唱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对莫扎特咏叹调的音乐风格做一总结。
关键词:莫扎特 歌剧咏叹调 音乐风格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