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文化遗产    漕运    明代    财政    黄淮    

研究学科:水利类    经济学类    轻工类    建筑类    能源动力类    

被引量:41H指数:4北大核心: 6 CSSCI: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区域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1
《江海学刊》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 张强  出版年:2016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淮扬文化研究"(项目号:14XZB018)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招标课题"江苏省运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项目号:20123ZDAXM010)资助
区域是文化创造的重要载体,区域文化是由生活共同体共同创造的,不同的区域因自然、人文条件的差异及区域生活共同体的不同,导致区域文化特点各异。区域文化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氏族公社时期,在民族和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得到...
关键词:区域  区域文化 中国文化 河流文明  
运河城市与明清通俗小说
2
《江苏社会科学》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 张强  出版年:2014
商品流通给城市扩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宋代以后,运河作为经济活动的大动脉,为沿岸城市走向繁荣注入了活力,为市民阶层的壮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以运河为大动脉,运河城市在商品流通中促进了不同区域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市民阶层日益...
关键词:运河城市  话本 通俗长篇小说  明清小说 商品经济 市民文化
利害相生:明代黄淮水患与淮安府的城市变迁
3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纪委 王聪明 温瑞  出版年:2016
明代中叶以后,受黄河固定夺淮入海的影响,淮安府境的水患愈趋严重。对于地方而言,山阳、清河以及清江浦镇,均不同程度地遭到黄淮水患的侵袭与破坏,清河县更是城垣废隳,民户逃散,人口锐减。而国家运道则由于黄河泥沙的作用,频遭梗阻...
关键词:明代 淮安府  治水方略 城市变迁  
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4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 李德楠  出版年:2014
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招标课题(2013ZDAXM010)
无锡段运河历史悠久,聚集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无锡市在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走在了沿运城市的前列,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本文从三个方面评估了无锡段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针对...
关键词:无锡运河  文化遗产 价值  保护利用  
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5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 张捷  出版年:2014
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招标课题(2013ZDAXM010)
常州段运河处于江南运河北段,一直为漕运乃至军事史上的重要航道。为解决北段地势高仰造成的水源不足问题,历代统治者无不重视运河整治,或疏浚旧河,或开凿新道,或建堰埭、置水闸等,由此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运河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
关键词:常州运河段  文化遗存 现状评估  保护与利用  
淮安“板闸”名实考
6
《淮阴工学院学报》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淮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张捷 刘飞  出版年:2015
板闸为明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所建。板闸初为木闸,后改建为石闸,万历年间又照旧增修。板闸西北约十里处为移风闸,曾于板闸西北三里处改建,并设官厅管理。历史上,移风闸官吏代管过板闸,故有上、下移风闸之称。
关键词:淮安  板闸  移风闸  
京杭大运河镇江段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7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 潘宏恩  出版年:2014
江苏省高校重点学科招标课题"江苏省运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2013ZDAXM010)
镇江自古为长江、运河交汇枢纽,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运河申遗"的关键阶段,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完整的梳理和总结,形成对运河镇江段遗产情况的总体性认识。本文在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对运...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 镇江  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大运河文化带立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从北美运河国家遗产廊道立法谈起
8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 张捷  出版年:2021
2018年度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专项课题“北美运河国家遗产廊道建设立法及运行机制研究”(DYH18YB03)。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新时代以文化建设为指向的区域发展战略。目前,大运河文化带立法在体系构建、保护范围、环境保护、管理权限、保障资金及公众参与等方面尚需完善。可以借鉴北美运河遗产廊道保护与管理的经验,从绘制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区...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带  遗产廊道  文化传承
巽亥合秀:明清淮安风水、水患与城市水利的文化功能
9
《史林》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淮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王聪明 李德楠  出版年:2018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16JHQ03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LSC00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LSD001)阶段性成果
淮安府位于黄、淮、运河交汇地区,这种地理环境影响了城市水系的形成与演变。明代淮安府城的水利,主要围绕市河与巽关水展开,清代文渠空间呈扩展趋势,形成与巽关水共同主导的城市水系结构。通过城市文化建筑与水利设施等的修造,巽亥合...
关键词:巽亥合秀  淮安城  黄淮水患  水利功能  
运河、移民与淮安河下城镇空间的变迁
10
《档案与建设》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 王聪明  出版年:202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苏北漕河交通与城镇聚落变迁研究”(编号:16LSC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淮安河下镇的空间演变为主要线索,研究运河城镇兴衰的内在理路。运河交通的便利吸引了大量移民人口,不仅改变了以往湖荡相连的面貌,促进了聚落的生成与开发,而且山陕、徽州商人的迁入和定居,更加扩大了河下镇商业街区规模,形成了颇...
关键词:运河  交通  移民 河下镇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