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新媒体    本土化    话语    小说    创意写作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373H指数:10北大核心: 48 CSSCI: 48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一个重新想象传播的维度
1
《开放时代》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潘忠党 於红梅  出版年:2015
上海政法学院2014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经费支持
本文考察空间动态和主体的空间实践这二者之间的交织,论述全球化和新媒体时代的城市空间与传播的互构关系,并借用文化人类学的"阈限性"概念来探讨这个互构,聚焦人的实践(包括传播与交往实践)以及人们在实践中实现其行动主体的这个过...
关键词:传播  阈限性  空间  场所  后现代状态
从“We Media”到“自媒体”——对一个概念的知识考古
2
《新闻记者》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於红梅  出版年:2017
近年来,国内学界和业界对"自媒体"的关注热度居高不下,而该词的来源"We Media"在英文语境中则显得较为冷清。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概念的形成"是如何在发生的?为此,我们采用福柯的知识考古的研究路径,以所得的各种概念...
关键词:话语 知识考古 WE MEDIA 自媒体 参与式新闻
近眺异邦:批判地审视西方关于“后真相”的学术话语
3
《新闻与传播研究》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 於红梅 潘忠党  出版年:2018
2016年以来,在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政治事件的刺激下,围绕真相与"后真相"之间的关系、各种"后真相"现象的讨论,不仅在英语世界的学界和新闻界兴起,而且迅速延展至其他语言的学界和新闻界。批判地审视"后真相"的英...
关键词:话语 后真相  真相 知识考古 话语的体制  
We Chat:电子书写式言谈与熟人圈的公共性重构——从“微信”出发的一种互联网文化分析
4
《国际新闻界》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孙藜  出版年:2014
上海政法学院校级课题"互联网时代的公共领域"(编号:2013XJ18)支持~~
互联网影响社会结构的一个路径,是以电子书写的方式重构公共生活。本文通过对微信电子书写式言谈这一传播特性的分析,探究新的公共性在当下中国熟人交往中的萌生,以及互联网交谈文本的即时性再创作、转发与再传播的可能。微信借此不仅使...
关键词:微信  熟人圈  公共领域 网络文化  
作为“有机知识”的新闻:杜威和“夭折”的《思想新闻》
5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孙藜  出版年:2014
本文从新闻作为知识的视角对杜威早期筹办《思想新闻》所表述的新闻理念进行了历史分析。作为杜威传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知识"新闻观首要的是种将"新闻"视为应用科学探究精神、解决社会问题、建构共同体的新闻功能观。它与杜威...
关键词:新闻 有机知识  杜威  《思想新闻》  民主
数字媒体时代城市文化消费空间及其公共性——以苏州平江路为例
6
《新闻与传播研究》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於红梅  出版年:2016
苏州大学重大委托项目"青年的数字生活与都市文化"(项目编号:BV142001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全球化趋势和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促使我们对于公共与私人之间的边界模糊和不确定性展开再思考。各地消费型城市空间的兴建,不断挤压着此类空间本身可能具有的公共性,但与此同时,基于数字化媒体使用而生成的虚拟空间,经由与实体空间的相互...
关键词:城市传播  公共性 文化消费 平江路  数字媒体
再造“中心”:电报网络与晚清政治的空间重构
7
《新闻与传播研究》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报刊(媒介)史书写"研究团队;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孙藜  出版年:2015
晚清电报进入、网络铺展及其嵌入政治传播的过程表明,新媒介与权力中心的再造,同时也是电报网络对驿传等旧媒介所建构、维系的空间与社会联系之网的重构。电报官方控制的体制促成了统治者军事政治信息传播的强化,但也引发了晚清在全球空...
关键词:电报网络  再造中心  晚清政治 空间重构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偏向探析
8
《编辑之友》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孙健  出版年:2016
上海市教委产学研资助项目(14CXY028);上海政法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5QN022)
加拿大传播学者伊尼斯最早提出了传播偏向的理论,认为传播媒介存在偏向。文章依循其研究路径,探讨了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偏向,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偏向观较之以往已发生了变化,同时新媒体时代的时间与空间存在博弈,其总体上呈现出一...
关键词:新媒体 传播偏向  时间  空间  
重构“共同体想象”:从电报诞生到新闻客观性在美国的确立
9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孙藜  出版年:2015
作为历史上的新媒介,电报与廉价报刊彼此交织,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重构了美国人交往的空间、速度和交往观念。电报传播推动了民主市场社会的平等文化的扩展,催生了新闻职业共同体内部的客观报道实践及理念,从而带动报刊主导模...
关键词:电报 新闻客观性 共同体想象  民主市场社会  
真实性的媒介化生成:近代中国都市现代性中的图像实践——以报刊新闻摄影为中心
10
《学术研究》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孙藜  出版年:2017
新闻摄影与绘画、报刊在近代中国都市中演化出复杂的叠加与重组关系。新闻真实性的媒介化生成,展示了不同媒介对人们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新组织。晚清画报上的新闻画带来了写真相较于写意在文化合法性等级序列中的抬头;新闻摄影延续了这种...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 媒介实践  新闻摄影 画报 近代中国都市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