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乡村    思政课    高校    高校思政课    思政课教学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被引量:135H指数:5北大核心: 13 CSSCI: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障碍与破解
1
《农业经济》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璐  出版年:2021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与精神动力。乡村振兴视阈下乡风文明建设存在农民参与积极性较低、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以及部分优秀乡村文化逐渐遗失...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风文明建设 破解对策
生态畜牧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2
《饲料研究》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金花  出版年:2023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GLX979)”。
推进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大众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有效抓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在于提升规模化养殖水平、优化畜牧土地利用结构、加强技术研发与转化。以深...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 中国式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审视
3
《思想政治课教学》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晗  出版年:2024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大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1JZD05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程思政是在大中小学课程育人体系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中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理念及实践活动。课程思政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和生长点,为凝聚协同育人合力、构建全课程育...
关键词: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思政课一体化  协同育人  
公众人物的道德自律为何尤为重要
4
《人民论坛》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段伟伟  出版年:2019
公众人物道德失范现象的增多,折射出社会转型期公众人物的道德迷惘、道德失范等问题,同时也给公民道德意识培养、公众道德共识培育、社会道德环境优化等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应秉持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促进公众人物道德...
关键词:公众人物 道德失范 公民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逻辑论析
5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玉春  出版年:2022
2021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研究”(项目编号:2021BKS006)阶段性成果
与思政课教育目的、内容、载体相融通,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的理论逻辑;同思政课价值目标高度契合,共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的价值逻辑;实践属性与思政课教学相得益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思政课 逻辑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选择
6
《农业经济》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璐  出版年:20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权”分置下农村宅基地立法研究》(项目编号:19BFX123)阶段性成果。
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将新质生产力理论赋能到农业发展中,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构建农业现代化体系、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全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实践中,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着农业产...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业新质生产力  发展路径  
以“四化”为内容的思政课实践课程建构
7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杨玉春 余保刚  出版年:2022
教育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21JDSZK104)阶段性成果
课程论等学说为思政课实践课程建构奠定了理论基础;国家相关文件为思政课实践课程建构提供政策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是思政课实践课程建构的现实依据。建构并实践以教学管理课程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模块运行项目化、重大...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课程 建构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研究
8
《河南工学院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朱海涛  出版年:2021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教思政司函〔2019〕2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高校思政课‘馆课结合’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平台建设研究”(20SZK11329002)。
“四史”教育是整个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长效机制,必须在实现其与高校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同时,完善资源保障机制,打造合力共管机制,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局面,确保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
关键词:“四史”教育  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长效机制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
9
《当代县域经济》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鹏  出版年:2024
数字化既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对于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要着力强化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乡村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大力培育乡村数字人...
关键词:数字经济 农村经济 数字乡村
城市公共危机治理与公众有效参与机制研究
10
《人民论坛》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段伟伟  出版年:2020
公众参与城市公共危机治理,对于提升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效率、构建多元共治的城市治理格局、充分保障公众的政治参与权利等方面意义重大。现阶段,公众在参与城市公共危机治理时,存在主动参与意识不足、非理性参与行为较多、参与渠道不畅等...
关键词:城市 公共危机 公众 多元参与  主体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