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高校    教育目标    学术管理    中国高等教育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哲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078H指数:15北大核心: 34 CSSCI: 26 RDFYBKZL: 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
1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别敦荣  出版年:2000
文从学理、比较的角度 ,对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学术民主管理与学术行政管理、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等几组概念进行了甄别、梳理和释义 ,提出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不是一对对称概念 ,两概念命名之标准各不相同 ,不能从两概念的对立面去...
关键词:学术管理 学术权力 高等教育 概念释义
国际合作: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兼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2
《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陈昌贵  出版年:1998
国际合作应当成为21世纪高等学校的第四职能.这是新世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高等学校在经济和科技国际化的历史潮流中应当和能够扮演的角色.高等学校开展国际合作并非是一种单向输出,它在促进社会经济...
关键词:国际合作  高等教育 国际化  社会职能
论大学素质教育
3
《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文辅相  出版年:1995
论大学素质教育文辅相“素质”一词,已广泛见之于中央文件、报刊杂志和人们言谈之中,计划生育中讲“人口素质”,体育竞赛中讲“身体和心理素质”,民族比较中讲“民族素质”,还有“公民素质”,“干部素质”,“职工素质”,“群体素质...
关键词:高校 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
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述评
4
《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石火学  出版年:2000
近 2 0年来 ,我国理工科高等院校积极主动地与工厂、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 ,或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 ,成立“工程研究中心”,或依托本校创办科技产业、建立实践基地和各种研究中心、实验室等 ,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几种典...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  中国  科技产业  
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5
《高等教育研究》美国哈佛大学;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尼尔.陆登庭 刘莉莉  出版年:1998
作者简单地介绍了哈佛大学的历史,并特别提到成立哈佛亚州研究中心的目的是对亚州经济、文化等方面作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索,以便于美国与亚洲国家更好地相互促进和交流。其次,作者提出哈佛和美国其他大学当前面临的挑战是:第一,大学应...
关键词:高等教育 哈佛大学  教育发展
文化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
6
《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彭志越  出版年:1999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但如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却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校园文化对文化素质教育的促进功能。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兼谈高等教育类型的区分
7
《教育与职业》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杨近 姚启和  出版年:2000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概念界定  高等教育类型  类型区分  
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8
《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沈红  出版年:1999
作者提出,在巨大规模背景下多样化与统一性的集成,是美国高等教育特点的集中表现。本文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纵向层次、横向所属上,从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和学位结构上,重点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特点。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多样化  美国  教育机构
论素质与素质教育
9
《中国高教研究》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文辅相  出版年:1997
论素质与素质教育文辅相“素质教育”的提法在我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然而在实践中认识却很不一致,理论界分歧也很大。因而,它能否成为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理论,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
关键词:素质  素质教育 中国  教育改革
论重点理工大学实现四个转变
10
《高等教育研究》中国科学院;华中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杨叔子 姚启和  出版年:1996
论重点理工大学实现四个转变杨叔子姚启和我国正在实施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要使相当一批高等学校“在教育质量、科学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其中若干所高等学校和部分重点学科点达到或接近世界...
关键词:重点理工大学  高校 中国  高等教育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