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排序方式:
- 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固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1
- 《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咸宁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咸宁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郝汉舟 陈同斌 靳孟贵 雷梅 刘成武 祖文普 黄莉敏 出版年:20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5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yw-06-03);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CDZ028);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Q20102803)资助
- 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一直是国际上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目前常用的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挖掘、稳定/固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S/S)、化学淋洗、气提、热处理、生物修复等.本文在参考美...
- 关键词:土壤 重金属 污染 固定化/稳定化
-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与含水率关系的试验研究 ( EI收录)
- 2
- 《岩土力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黄琨 万军伟 陈刚 曾洋 出版年:2012
- 交通部西部项目"岩溶区高速公路路域水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子课题资助
- 研究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及其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前人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欠固结的第三系粉砂土为研究对象,对原状土和两种控制含水率方法的重塑土进行直剪试验,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 关键词:直剪试验 抗剪强度 含水率 非饱和土
-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 ( EI收录)
- 3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国地质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蔡鹤生 周爱国 唐朝晖 出版年:1998
- 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往往要选择多个环境因子一起参与评价,确定它们的权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分析权值及定权模型含义的基础上,探讨了专家-层次分析定权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进行了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定权法合理、可行.
- 关键词:地质环境 质量评价 定仅法 专家-层次分析
- 干热岩地热能研究与开发的若干重大问题 ( EI收录)
- 4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李德威 王焰新 出版年:2015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Nos.1212011121246;1212011220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172188);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KFKT2010-5)
- 在大陆动力学和地球系统动力学创新思想指导下,干热岩地热能的开发将对未来的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目前干热岩地质理论研究十分薄弱.从地质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干热岩的定义;以大陆盆山热构造系统为基础,提出地热能...
- 关键词:干热岩 非均匀流变 联合勘查 综合开发 地热 地球系统动力学.
- 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研究 ( EI收录)
- 5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徐峰 汪洋 杜娟 叶疆 出版年:201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2176)
- 结合滑坡位移监测数据,从分析滑坡位移演变规律的角度出发,将滑坡位移分解为受其自身基础地质条件控制的趋势项位移以及由外界因素如降雨、库水位变动等影响的周期项位移,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滑坡位移预报模型。采用二次移动平均法...
- 关键词:边坡工程 滑坡 位移预测 时间序列 GM(1,1)灰色模型 自回归(AR)模型
-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及其CO_2释放的影响 ( EI收录)
- 6
- 《环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柯跃进 胡学玉 易卿 余忠 出版年:20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59)
- 为探究生物炭自身稳定性及其输入土壤后对于土壤本体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模拟自然条件,分别将500℃和700℃裂解的水稻秸秆生物炭(RBC500和RBC700)以0%(空白土壤)、3%、6%和100%(纯生物炭)的比例添加至...
- 关键词: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矿化作用 CO2 减排
- 地下水开采-地面沉降模型研究
- 7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陈崇希 裴顺平 出版年:2001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96 913 0 6 0 4)
- 本文建立三维流动 -一维非线性固结地面沉降模型 ,在混合井流、降雨滞后补给、初始水头形成、人为边界刻画、水流 -固结耦合及软土层固结滞后于地下水开采层水头变化等方面有所改进。所建模型用于苏州市 ,模拟出若干地面沉降重要特...
- 关键词:地下水三维流 非线性固结 水流固结耦合 混合井 人为边界 滞后补给 地下水开采 地面沉降模型
-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 8
- 《气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王婧羽 崔春光 王晓芳 崔文君 出版年:20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30951;41375057)共同资助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根据水汽收支方程计算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时期华北东北部暴雨区域的水汽收支情况并分析水汽输送特征。得到以下结论:经向水汽输送在此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暴雨区内水汽主要来源于中、低层(5...
- 关键词:721暴雨 水汽收支 水汽输送通道 水汽贡献
- 地下水质量评价常用方法的对比分析
- 9
- 《安全与环境工程》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程继雄 程胜高 张炜 出版年:2008
- 对常用的三种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即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和评价步骤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将它们应用于山西省夏县地下水水质环境质量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 关键词:地下水质量评价 单因子指数 内梅罗指数 模糊综合评价
-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 EI收录)
- 10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张克信 王国灿 陈奋宁 徐亚东 骆满生 向树元 寇晓虎 赵来时 出版年:2007
-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新生代地质作用过程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综合研究'(No121201061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s40621002;40672137)
- 根据在高原及邻区近7年完成的1∶250000地质填图资料,划分出青藏高原及邻区古近系-新近系残留盆地共92个.沉积范围大且序列完整的盆地分布在高原周缘和腹地.在高原的南、北和东缘,沿区域性大断裂带分布许多走滑拉分盆地.古...
- 关键词:古近纪-新近纪 沉积盆地 地层序列 地貌格局 隆升 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