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烈士    革命烈士    纪念堂    纪念馆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建筑类    

被引量:20H指数:2北大核心: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浅议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
1
《价格月刊》江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朱湘辉 刘凌凌  出版年:2008
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具有巨大的需求与潜力,这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乡村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依托和载体,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资源,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目的是要促进两...
关键词:乡村文化 乡村旅游 良性互动 文化和谐
论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
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黄思宁  出版年:2014
革命传统教育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家宝,也是革命前辈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确认识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分析革命传统教育的经验教训,研究探讨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内容、途径、方法,对于继承和发扬革...
关键词:新时期  革命传统教育 内容  途径  
八一起义的地缘政治学解读
3
《南方文物》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符玉兰  出版年:2007
以生存空间论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学过去主要用于考察国际关系与研究国家的对外战略,并因此曾一度成为西方大国对外扩张与侵略的理论依据而受到我们的长期否定。但客观地看该理论着眼于政治现象的空间分析.无疑可为我们描述和考察各类政治行...
关键词:地缘政治学 政治学解读 八一起义 政治行为 对外战略  国际关系  对外扩张  分析工具  
论网络时代的革命传统教育
4
《老区建设》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刘凌凌 范桂兰  出版年:2008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工具,也带来了开放性、多元化的复杂信息,革命传统教育在网络背景下挑战与机遇并存。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努力拓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创新革命传统教育形式,积极弘扬主旋...
关键词:网络时代 网络文化 革命传统教育
让红色资源为老区崛起提速
5
《老区建设》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徐飞燕  出版年:2010
遍布于中华大地的红色资源,是由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构成的。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突破对红色资源的认识误区,科...
关键词:红色资源 老区崛起  提速
应提高革命烈士纪念馆陈列展览的品位
6
《中国民政》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徐风雷  出版年:2003
革命烈士纪念馆作为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主体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的形式来体现的.提高陈列展览的水平,在陈列展览设计思想、内容、形式上突破创新,制作出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艺术性于一...
关键词:陈列展览 品位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试谈纪念堂馆的展示
7
《中国民政》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李平  出版年:2001
关键词:展示设计  爱国主义 思想体系  设计师  美术  主体意识  烈士 代表性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区域性  观众  立意  艺术性
做好烈士纪念馆讲解工作的思考
8
《社会工作》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徐飞燕  出版年:2010
宣传教育工作处于烈士纪念馆工作的第一线,是联系烈士纪念馆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中讲解工作是宣传教育工作的关键,为更好地进行群众教育就必须从讲解的角度去研究创新。
关键词:讲解工作  纪念馆 烈士 宣传教育工作 人民群众 研究创新  群众教育
安源工运时期红色教育的组织管理初探
9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丹江中学 符玉兰 李书亮  出版年:2008
安源工运时期我党领导下的红色教育曾取得巨大成功,究其原因,一个重要方面便应归于党对红色教育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本文即对当时红色教育组织管理中的办学理念、资源开拓和管理机制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安源工运 红色教育 组织管理  
烈士纪念馆的陈列内容与管理
10
《管理观察》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 黄思宁  出版年:2014
从烈士纪念馆陈列内容的内涵、陈列的内容、陈列效果的追求、陈列的内容决定陈列的形式等四个方面就烈士纪念馆陈列进行浅析,从实践中探讨陈列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从而适应烈士纪念馆的硬件建设的高速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烈士纪念馆 陈列内容 陈列形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