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匈奴    币制改革    政权    抗日战争    十六国时期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20H指数:5北大核心: 11 CSSCI: 12 RDFYBKZL: 8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十六国匈奴政权特点
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罗君  出版年:2004
十六国时期,匈奴在北方建立了四个政权,该期匈奴政权的建设具有自身特点。在职官制度上,尽量沿袭魏晋制度,同时,又保留了胡制体系。在政权形式上实行胡汉联合专政,在职能分配与权力分配上采取胡武汉文、胡重汉轻的做法,以确保匈奴贵...
关键词:十六国  匈奴 政权 汉化
论英美特殊关系时期的矛盾
2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袁红  出版年:1999
二战后 ,英美在“反共”的共同目标下结成了“特殊关系” ,但英国梦想充当西欧“领头羊”和保持庞大殖民帝国的企图同美国战后的全球称霸战略计划充满矛盾和冲突。其主要表现在争夺对西欧的控制、对待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对社会主义阵...
关键词:英国  美国  特殊关系  冷战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与中国人民的“保钓”斗争
3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张世均  出版年:2004
钓鱼列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1 895年 ,钓鱼列岛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而去 ,进行了长达 5 0年的殖民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钓鱼岛主权之争从此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但是钓鱼列岛是中国的领土 ,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钓鱼岛  中国  领土主权 保卫斗争  
土耳其伊斯兰教职人员对凯末尔革命的贡献
4
《世界历史》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张世均  出版年:200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土耳其帝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协约国瓜分的境地。土耳其伊斯兰教职人员由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发生了分化 ,其中大部分伊斯兰教职人员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前列 ,号召民众为民族独立而斗争、同支持素丹政府的教职人员...
关键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土耳其  伊斯兰教职人员  民族解放运动 凯末尔革命  
日本现代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史学
5
《史学史研究》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张世均  出版年:2002
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史学的发展和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成为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从 2 0世纪 2 0年代后半期到 3 0年代后半期 ,马克思主义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史学 现代史学 法西斯 资产阶级 年代  斗争  经历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思想 完善  
欧美大国和华侨对“九一八”事变的反响
6
《世界历史》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张世均  出版年:2001
今年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一手制造的“九一八”事变 7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 ,以告世人“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关键词:“九一八”事变  欧洲国家  美国  华侨 抗日战争时期 “好人主义”政策  “两面主义”政策  “不承认主义”政策  
论辛亥革命失败的经济因素
7
《探索》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张世均 胡大泽  出版年:2001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解决财经问题时,举借外债落空、控制关税失败;没能凭借东南财富之区的优势,对清政府实行经济封锁;加之,在处理敌人财产与前清银行问题上,忍让妥协,致使南京临时政府财经困难增大。
关键词:南京临时政府 关税 外债 银行  辛亥革命 财经政策 经济基础
论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
8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李家智  出版年:2005
国民党政府1935年实施的币制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美国对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币制改革的进程和结果。在酝酿阶段,因为白银利益集团的利益和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等原因,美国采取“不介入”的立场,延缓中国的...
关键词:美国  中国国民政府 币制改革 法币
菲律宾华侨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张世均  出版年:2002
菲律宾华侨虽身在海外,但他们心系祖国。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除捐款支援祖国人民抗日外,还组织义勇军,奔赴抗日前线杀敌报国,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菲律宾华侨又在侨居地组织游击队,奋起抗击...
关键词:菲律宾华侨 中国抗日战争 贡献  
十六国匈奴政权短祚探缘
10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重庆教育学院历史系 罗君  出版年:2004
十六国时期的匈奴政权 ,立国时间颇短。其原因 ,既有外部局面动荡的因素 ,也有其内部统治腐朽的因素。但从深层次探讨 ,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头脑 ,狂妄自大 ;在学习先进民族经验时 ,不加辨别 ,以莠为良...
关键词:政权 匈奴 十六国时期 优良传统  深层次  战斗力 原因  民族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