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复合型掺合料    均匀设计    水泥胶砂强度    水泥胶砂    盾构隧道    

研究学科:建筑类    交通运输类    自动化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水利类    

被引量:12H指数: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掺复合型掺合料水泥胶砂强度的试验研究
1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李懿 王元纲 张高勤 胡亚风 张春光  出版年:2008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资助项目
运用均匀设计理论设计试验,得出了复合型掺合料中磨细钢渣粉、磨细矿渣粉和粉煤灰的最佳复合比例,采用优化配比考察了不同水胶比和取代量对水泥胶砂强度的影响,并从机理上分析了复合型掺合料的叠加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型掺合料适量...
关键词:复合型掺合料 均匀设计 水泥胶砂 强度  
应用样条曲线拟合三维激光扫描盾构隧道点云切片
2
《矿山测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闻永俊 卜建阳  出版年:2014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用散乱点云对隧道监测,难以对数据进行精确变形处理分析。通过圆曲线拟合隧道点云切片得到的隧道收敛半径,虽然模型简单但不能很好的描述隧道的局部特征,应用三次B样条曲线在特定局部邻域拟合点云切片较好的解决了圆...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三次B样条拟合  收敛半径  变形分析  
关于桩基设计的一点看法
3
《山西建筑》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淮安市广智公司 吴坤 纪宁玲  出版年:2010
结合桩基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就桩基设计进行了探讨,对桥墩计算长度的影响因素、配筋率、桩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真正使桥梁结构设计实现经济、安全、合理。
关键词:桩基 设计  取值  桥梁
交通工程学历史发展状况分析
4
《山西建筑》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镇江市公路管理处;江苏省淮阴中学 胡学忠 孙一挥 杨俊玲  出版年:2007
从交通工程学科的研究内容、社会需求、技术手段条件、专业理论条件、本学科发展现状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等方面入手,对该学科历史发展的现状加以阐述和分析,进而拟定交通工程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交通工程学 社会需求 交通流 交通规划 发展现状  
基于Web的交通工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陈晓兵 陈大庆  出版年:2006
提出了基于W eb的交通工程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从权限管理、工程信息管理、图文档管理等方面讨论了该系统方案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基于WEB 交通工程管理系统  设计与实现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影响评价
6
《山西建筑》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王晓军 孙一挥  出版年:2007
介绍了城市生态系统和交通系统的构成,分析了城市交通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评价指标、要素、指标对象、程序、内容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基本构想,对于城市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状况的改善...
关键词:城市交通 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系统
满堂支架在南水北调睢宁二站进场桥工程中的应用
7
2012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 2012刘泽俊 庄林翠 黄承运 李勇 丁玥 高以宁  出版年:2012
满堂支架支承体系属多支点承体系,以多支点分散荷载,将荷载传向地基,因此要求地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能将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支架下沉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同时要求所有支点均匀下沉,以预防梁体由于不均匀下沉而产生开裂。本文结...
关键词:满堂支架 睢宁二站进场桥  应用  探讨  
论述SMA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8
《江苏科技信息》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王传伟  出版年:2011
文章从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几个方面探讨了SMA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价值。
关键词:SMA沥青路面 混合料拌和 运输  摊铺 碾压 接缝
钢管拱桥喷涂防腐施工工艺
9
《科技信息》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王传伟  出版年:2011
本文以京杭运河泗阳二号桥防腐涂装工程为例,介绍了钢管拱桥喷涂防腐施工工艺,分别对外防腐施工程序及工艺要求和内防腐施工工艺进行了具体阐述,并提出了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为同类桥梁的防腐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钢管拱桥 防腐施工工艺  工艺要求 注意事项  
刚柔复合路面动载响应模型的建立
10
《淮阴工学院学报》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淮安教育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沈化荣 杨明玉  出版年:2005
根据国内外关于复合结构和动力学现有研究基础上,在充分考虑车辆、荷载、地基、路面结构模型的前提下,建立了新型的复合路面结构的模型。给出了相应的层间接触条件、边界条件、荷载条件以及传荷能力,讨论了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复合路面模型  荷载模型 车辆模型 复合路面 响应模型  动载 层间接触条件 荷载条件 复合结构  结构模型  路面结构  边界条件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