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高校    报告文学    文化    大学生    高职院校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787H指数:10北大核心: 48 CSSCI: 21 RDFYBKZL: 9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1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胡忠青  出版年:2007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06y368)
当今社会,大众传媒如同一把“双刃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正视这种影响,构建政府、高校、家庭、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应对体系,采取多种措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将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
关键词:大众传媒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手机媒体与突发事件应急信息传递
2
《新闻知识》湖北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胡忠青  出版年:2007
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以及事态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应急管理面临严重的信息匮乏、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决策困境。在这个意义上,信息传递和处理成为制约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关键要素,成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中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手机媒体 突发事件  信息传递 用户数量 信息不对称  信息匮乏 应急管理  管理能力
“被XX”考察
3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付开平 彭吉军  出版年:2009
"被XX"与"被VP"差异明显,其具有[+矛盾性]语义特征,这是现实世界对语言的隐喻,体现的是对现实世界的主观化。"被XX"具有鲜明的语用特征。
关键词:“被XX”  矛盾性 隐喻
小学写作教学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4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辛亚宁  出版年:2013
郧阳师专2013年教研项目"基于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写作课程内容重构"阶段性成果
目前小学的写作教学存在教学观念落后、训练形式单一、写作素材匮乏等问题。小学教师要积极寻求对策,通过以阅读促写作、引入影视作品、开展写作分项训练等措施,切实解决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  写作教学 问题  对策  
新媒体对农传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5
《新闻界》湖北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新疆警官学校政教系 邹华华 刘洪  出版年:2007
在农村信息化这一新农村建设重要环节的建设过程中,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广阔的农村市场和众多的农民受众将会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巨大空间。新媒体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发挥着日益深远的作用,然而...
关键词:新媒体 新农村建设 现状  传播  农村信息化 国家信息化 手机媒体 农村市场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希神话之比较
6
《外国文学研究》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潘世东  出版年:2001
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历来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精神特质的代表,本文从文化哲学、价值选择、历史传统和自然观念等几个向度展开中希神话的比较,力求找出导致中西文化和文学根本异同的深远根源。
关键词:中希神话  价值观念  自然观念 形象  态度  
生存意识的觉醒与生命哲学的现代转型——兼及郑晓江教授的死亡哲学观
7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龚举善 赵崇璧  出版年:2003
死亡哲学表明,死对于生的否认恰恰使生成为可能。不直面与审视死亡,也就无法真正穿透人生而在死生品质的提升中获取生死两安。但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至今还被遮蔽在恐惧死亡的语境之中。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对死亡话题...
关键词:生存意识  生命哲学 死亡哲学 儒家 佛教  道家 郑晓江  
《媒介素养》课程建设探讨
8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胡忠青  出版年:2006
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是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了《媒介素养》课程的定位、课程主要内容、教育目标等问题,对建设《媒介素养》课程,全面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 课程建设 定位  内容  目标  方法  
手机短信的传播学思考
9
《理论月刊》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胡忠青  出版年:2005
近年来手机短信火爆和兴盛的现象引起人们关注。手机短信火爆和兴盛的原因,其具备的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功能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等问题,都值得从传播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手机短信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发展走向  
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文化心理考察
10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曹国军  出版年:2002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汉语的社会称谓经历了巨大的变迁。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是汉语社会称谓变迁的三次重要契机。同时,汉语社会称谓的变迁也与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习惯以及中外交流的频繁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键词:社会称谓 变迁  文化心理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