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栽培技术    棉铃虫    玉米田    为害    作物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被引量:49H指数:4北大核心: 1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南美斑潜蝇对不同作物为害的选择性研究
1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 苟三启  出版年:2002
田间试验和大田调查结果表明 ,在武威市南美斑潜蝇主要为害作物从重到轻依次为菜豆、蚕豆、黄瓜、西葫芦、芹菜、茄子、辣椒、番茄 ,其大田虫叶率分别为 5 6 .8%、4 5 .0 %、4 2 .5 %、2 9.5 %、2 1...
关键词:南美斑潜蝇 作物 为害 嗜食作物  选择性
混合盐胁迫对油葵保护性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及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甘肃省科学技术协会 裴怀弟 吴科生 王红梅 陈炳东 陈玉梁  出版年:2012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向日葵兰州综合试验站部分研究内容;甘肃省农科院科技支撑计划(nky-07-yz-02)部分研究内容
研究了不同浓度混合盐NaCl和NaHCO3对油葵苗期叶片、根系细胞膜透性,SOD、POD酶活性,油葵物候期、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目的在于对其耐盐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混合盐浓度增大,叶片和根系的细胞膜透...
关键词:盐胁迫  油葵 SOD POD 细胞膜透性 农艺性状
武威市麦后复种饲用油菜的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3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 吕经邦  出版年:2002
介绍了麦后复种饲用油菜的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该项技术可利用麦收后的光、热、水资源 ,使麦后复种饲用油菜平均鲜草产量达 480 0 0 kg/ hm2 ,最高鲜草产量达 63 1 5 0 kg/ hm2。
关键词:产量表现  麦后复种 饲用油菜 栽培技术
武威市农作物病虫发生特点与综合治理对策
4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 甘国福 唐峻岭 杨芳兰  出版年:2002
在对武威市 1 991 -2 0 0 0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为害特点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 ,从加强病虫测报、强化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开展重大病虫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落实综合防治配套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武威市  病虫病 发生特点  综合治理  甘肃  
武威市斑潜蝇的发生与分布调查结果
5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 周永锋 罗力伟  出版年:2002
调查了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在武威市日光温室及蔬菜产区的发生与分布情况 ,根据其发生特征 ,将全市划分为严重发生、中度发生和轻度发生 3个区域 。
关键词:发生  分布  武威市  斑潜蝇 防治  蔬菜害虫
10种药剂防治玉米叶螨的效果
6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武威市凉州区农技中心 徐生海 甘国福 王德卿 王才贤 罗彩虹 段峰  出版年:2001
用 10种杀螨剂防治玉米叶螨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8%中保杀螨乳油和 15 %扫螨净乳油有较好的速效性 ,8%中保杀螨乳油药后 5 d防效达 94.2 1% ,15 %扫螨净乳油药后 3 d防效达 91.41% ,二...
关键词:药剂 玉米叶螨 杀螨剂 防治效果  
凉州区日光温室番瓜—辣椒高效栽培技术
7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 刘兴成 陈其兵 朱海涛 张生金  出版年:2002
关键词:凉州区  日光温室 番瓜 辣椒 高效栽培技术 种植模式  
武威市玉米田棉铃虫暴发原因及综合治理对策
8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甘肃省植保植检站 甘国福 张秋萍  出版年:2002
分析了武威市棉铃虫的发生特点和暴发原因 ,提出的综防技术为选用抗虫品种、种植诱杀带、安放频振灯、人工剪花丝、及时深翻灭茬、保护和利用天敌。
关键词:武威市  棉铃虫 暴发原因  综合治理  玉米害虫 发生特点  
武威市玉米田棉铃虫抗药性测定结果
9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 唐峻岭  出版年:2002
采用 5种杀虫剂对玉米田棉铃虫毒力测定的结果表明 ,其毒力最高的为 80 %敌敌畏乳油 ,最低的为0 .9%集琦虫螨克乳油 ;毒力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80 %敌敌畏乳油、5 0 %辛硫磷乳油、2 5 %敌杀死乳油、农得利可...
关键词:武威市  棉铃虫 抗药性 杀虫剂  毒力测定 玉米害虫
黄褐丽金龟子的发生与防治
10
《甘肃农业科技》武威市农技服务中心 苟三启  出版年:2002
关键词:黄褐丽金龟子  发生  防治  为害 作物 地下害虫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