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清代    范式    汉代    方法论    民国时期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733H指数:12北大核心: 81 CSSCI: 76 RDFYBKZL: 4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论英雄主义——历史观中的光环和阴影
1
《人文杂志》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潘天强  出版年:2007
英雄主义是人类社会不断由野蛮向文明演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集体意识的精神价值观,是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价值判断。它通过社会群体中具有崇高、悲壮、不屈和进取品格的具体人物作为摹本或榜样,旨在弘扬某一特定时期这一社会群体...
关键词:英雄主义 民族精神 英雄文化
文化研究:学科大联合的事业
2
《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金元浦  出版年:2005
文化研究是一种开放的,适应当代多元范式的时代要求并与之配伍的超学科、超学术、超 理论的研究方式,是当代“学科大联合”的一种积极的努力。它有深厚的多元的学术渊源,与文学研究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强烈的现实性...
关键词:学科 “文化研究”  学术渊源 多元  研究方式  个案研究 适应  当代  文学研究 批判性
文艺学的问题意识与文化转向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金元浦  出版年:200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01JB750.11-44001
 在社会转型与范式转换的特定历史时期,文艺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关于问题的问题。阐释学的问题意识表明任何一个解释者都必然以一种前理解状态或前理解构架进入理解与研究。文学解释学对问题的首要性的认识则表现为对文学范式的高度关注和...
关键词:文艺学 问题意识  文学范式 解释学 文化转向
关于“《庄子》动词配价研究”的若干问题
4
《古汉语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殷国光  出版年:2003
采用现代语言学的配价理论研究古代文献《庄子》中的动词 ,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如 :语义角色的界定 ,语义特征的界定、配价的性质、确定配价的框架、词项的确定 ,等等。这里既有理论问题 ,也有具体操作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
关键词:《庄子》 现代语言学  配价理论 动词 语义角色 语义特征  配价性质  配价框架  词项
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与分析
5
《清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 张研  出版年:2002
本文通过对清代徽州分家文书书写程式的考察 ,揭示了“分家”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发展周期的起点 ;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在“分家”引起的聚散升降的反复进程中 ,整体上保持着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动态平衡 ;“诸子平分”的“分家”削...
关键词:清代 徽州  分家文书  
晚清常关考述
6
《清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 祁美琴  出版年:2002
关键词:关税 海关 税收 商品  贸易  中国  内地  榷关  晚清 清代
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乡村社会控制——以清代徽州的棚民活动为中心
7
《中国农史》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 谢宏维  出版年:2003
从明后期开始进入徽州地区的外地棚民 ,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 ,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制约下 ,此类经济活动耗费了大量的资源 ,破坏了徽州农村的生态环境 ,损害了地方和国家的利益。针对这一问题 ,清代徽州乡村...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 社会控制 清代  徽州  棚民活动  驱禁棚民运动  乡村社会 山区移民
论土地储备中的法律漏洞及其完善
8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侯作前 田淑香  出版年:2002
土地储备制度对加强和完善土地保护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作为一项新兴制度,土地储备制度在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土地出让等环节上还存在一些法律缺陷。为此,要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和《拍卖法》、制定《土地...
关键词:土地储备 土地收购  土地出让 法律漏洞 法制完善
历史进程中的作者(上)——西方作者理论的四种主导范式
9
《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 张永清  出版年:2015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2013030283)的阶段性成果
从西方文论的整体格局看,从知识范式的转型这一视角来切入,作者问题在西方文论的历史进程中呈现出四种主导理论范式,它们分别是:作者作为制作者(maker),作者作为创造者(creator),作者作为生产者(producer)...
关键词:作者  制作者 创造者 生产者  书写者  范式
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10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 赵崔莉  出版年:2004
介绍明朝法律关于在室女、为人妻者法律权限的规定以及女性犯罪、女犯宽宥情况 ,通过与唐、宋、元代相关法律的比较 ,探讨明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通过考察明朝法律实践和社会实际 ,揭示明代妇女法律地位“低中有高”的特点 。
关键词:明代 妇女 法律地位 比较研究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