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清代    清朝    清史    中世纪    晚清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11,464H指数:30北大核心: 2,490 CSSCI: 2,681 CSCD: 53 RDFYBKZL: 467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9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
1
《浙江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黄兴涛  出版年:2002
一种社会思潮或观念的形成研究 ,只有和其主题词汇的流行与传播程度结合起来考察 ,才能更有说服力。从思想史的角度看 ,中华民族从“自在”发展到“自觉”形态 ,首先表现为一种现代“中华民族”观念或意识生成、强化的历史进程。本...
关键词:中华民族 民族共同体 立宪运动 辛亥革命 符号认同  
“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
2
《天津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杨念群  出版年:2004
针对目前中国社会史等于“区域社会史”研究 ,区域史研究又多趋向于探讨“宗族”和“庙宇”功能的现状 ,本文提出应改变“村落研究取向”的建议 ,即从“跨区域研究”的角度使社会史研究趋于多元化 ;应有意识地区别“地方性知识”和...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地方感 跨区域研究  社会史 中国  
清朝皇帝的中国观
3
《清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郭成康  出版年:2005
清宣统三年末,隆裕皇太后在清帝逊位前夕向全体臣民宣布:“总期人民安堵,海宇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历尽沧桑、千锤百炼的“中国”概念,终由清朝一锤定音。从这个意义上讲...
关键词:清朝 中国  中国观
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
4
《近代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黄兴涛  出版年:2006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对...
关键词:文明 文化 概念  观念  实践  
“话语”分析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5
《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黄兴涛  出版年:2007
目前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中,真正以带有后现代倾向的“话语分析”法来透视问题的学者为数还很少,但受到影响的研究者却越来越多。话语分析对该研究领域的积极影响,至少已在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凸显了将思想与社会更紧密融合起来的思...
关键词:话语 话语分析 思想文化史
农作物传播视角下的欧亚大陆史前东西方文化交流
6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2;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董广辉 杨谊时 韩建业 王辉 陈发虎  出版年: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620104007和4167107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编号:12&ZD151);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LZUJBKY-2015-K09)资助
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是广受关注的科学问题,考古证据显示至少可追溯至青铜时代早期,但具体的时间和路线并不清楚.文化交流过程伴随着农作物的传播与交换,相对于考古遗物,农作物遗存鉴定标准明确且可精确定年,是研究文化交流...
关键词:新石器-青铜时代  欧亚大陆 农作物传播  食物全球化  跨大陆文化交流  
中国灾害史研究的非人文化倾向
7
《史学月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夏明方  出版年:2004
环境史学在西方兴起于 2 0世纪晚期 ,在中国也许起步更早些 ,但其受到国内史学从业者兴趣日增的关注 ,则是近年来的事 :一方面是缘于西方环境史学发展的促动 ,一方面是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等现实因素的推动。但环境...
关键词:中国灾害史  人文精神 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
黄河流域人地耦合与可持续人居环境
8
《地理研究》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NSFC-DFG城镇化与地方性合作小组;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人居环境信息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汪芳 安黎哲 党安荣 韩建业 苗长虹 王静 张广汉 赵勇  出版年:2020
中德合作研究小组项目(GZ145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27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06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17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100801,2016YFC0401407)。
黄河流域是中国人地矛盾最为紧张的区域之一,承担着生态安全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自古以来人类和黄河始终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生态保护压力也日益增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风险更甚,为化解人地矛盾,需...
关键词:黄河流域 人地关系 地方性  保护治理 可持续发展
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
9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徐兆仁  出版年:2010
历史意识是指人们由历史知识凝聚、升华而成的经验性心理、思维、观念和精神状态。历史意识的价值在于形成维系、强化群体组织的内聚力,建立起文化上、种族上的归属感,塑造民族的文化性格、民族意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
关键词:历史意识 内涵  价值  
为什么要重提“政治史”研究
10
《历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杨念群  出版年:2004
以上的标题看上去似乎有些耸人听闻,在人们的记忆中,“政治史”曾经在现代中国的历史叙述系谱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除了社会经济史因论题内容与之相呼应,可以配合其某些讨论而拥有较为显赫的位置外,“历史学”几乎完全可以和“政治史...
关键词:政治史 民族主义 地方文化 意识形态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