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继续教育    成人教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校    终身教育    

研究学科: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46H指数:4北大核心: 8 CSSCI: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普通高校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实践与体会
1
《成人教育》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邹香娥 姜德照  出版年:2006
实行职业技能鉴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战略措施,是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战略决策,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当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鉴定业务作为高校成人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业务,正处在逐步尝试性开展的阶...
关键词:职业资格证书 培训  问题  建议  
当前高校成人函授站点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2
《成人教育》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常勤德 郑梅  出版年:2006
近年来,高校成人教育部门把在各地建设成人教育函授站点作为应对函授办学危机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站点的过多和距离的加大,必然对高校函授教育的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带来许多的问题。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加快高校函授教育的改革和...
关键词:成人教育 函授站(点)  教育管理
从成人高等教育到继续教育——试论高校成教体制改革的契机和挑战
3
《继续教育》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姜德照  出版年:2003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 高校 终身教育 教育体制 体制改革  教育内容
中小学骨干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缺憾与培训对策
4
《教育信息化》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烟台师范学院现代教育技术部 姜德照 衣学勇  出版年:2005
在组织参加山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的能计算机能力差成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选拔条件的问题。其二是评价教师的关注焦点问题。其三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投入问题。因此,...
关键词:骨干教师 中小学  信息技术能力 省级培训  现代教育技术 缺憾 实践过程  关注焦点  问题  对策  
高校成人继续教育社会化的新走向
5
《成人教育》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邹香娥 姜德照  出版年:2003
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必须为成人的职业和岗位不断更新和变换的社会现实服务,这是一个大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成人继续教育工作必须确立面向社会的新模式,按从业人员的职业和岗位群的需要来设置教学体系,突出现代性来建立动态的课程...
关键词:高校 成人教育 继续教育 社会化 课程体系  教学体系 职业性  岗位群
对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可迁移性的几点商榷
6
《成人教育》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邹香娥 姜德照  出版年:2004
关键词:中小学  骨干教师 培训模式  可迁移性  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 教育改革 培训机制  青年教师
职业院校在校生参加高教自考可行性问题探讨
7
《成人教育》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王静 姜德照  出版年:2005
组织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高教自考,是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途径。但这一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要在全面考虑学生参加高教自考的动因、问题和走向的基础上,采取解决的办法,促进职业教育与高教自考互融机制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 在校生 高教自考
论网络文学的大众性和高科技性趋势
8
《山东社会科学》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姜德照  出版年:2004
从 2 0世纪下半叶开始 ,国际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 ,并对各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网络化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据统计...
关键词:网络文学 技术因素的切入  当代文学新纪元  
论建立继续教育抗干扰学习机制
9
《成人教育》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刘波 姜德照  出版年:2005
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不但提出建立成人继续教育经常性和制度化的系统社会构架要求,而社会也要相应地创造适应成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环境,成人学习者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成人学习抗干扰机制是这个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
关键词:成人学习 不利性因素  诚信体系 正向引导驱动  观念转变  
社会证书培训市场的应试性倾向及其矫正
10
《继续教育》山东烟台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姜德照 邹香娥  出版年:2004
随着知识经济和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证书培训正逐渐取代学历补偿性成人教育成为社会各类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主体.
关键词:社会证书培训  培训市场  应试教育 终身教育 继续教育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