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湖南中医药大学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学校创办于1934年,时名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60年改办为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湖南中医学院,1990年原湖南科技大学成建制并入湖南中医学院,2002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与湖南中医学院合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年...   详细>>

研究主题:中医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中医药    临床疗效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哲学类    轻工类    生物科学类    

被引量:144,695H指数:65WOS: 1,137 北大核心: 6,092 CSSCI: 204 CSCD: 5,916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8,9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中医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专家共识(2015)
1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 葛继荣 郑洪新 万小明 王拥军 卢敏 杨鸫祥 罗毅文 赵咏芳 鞠大宏 刘柏龄 孙树椿 王和鸣 施杞 石印玉 刘忠厚  出版年:2015
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医药与骨病学科组在前期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检索和评价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临床医师的问卷调查和学科组讨论,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并咨询我国中医骨伤科界名老专家意见,制定本...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医 中药 辨证论治 预防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GRADE中国中心/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西省中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天津市南开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北省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研究所;湖南中医药大学;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河北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无 俞超芹 段华 许泓 杜惠兰 连方 李力 张明敏 薛晓鸥 张信美 陈耀龙 罗颂萍 谈勇 马堃 王佩娟 吴瑞瑾 李佶 徐琳 冯晓玲 谭布珍 张晋峰 邓高丕 赵瑞华 李文 王文君 舒宽勇 金志春 曹保利 王希浩 吴献群 沈浣 王凌 刘丹卓 王莉 翟东霞  出版年:2019
1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1]。国际上有关内异症的诊治指南有150余种之多。2015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发布了中...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诊治指南 中西医结合 子宫内膜组织 激素依赖性 中华医学会  中医药治疗  临床诊疗
中药穴位贴敷作用机理研究概况
3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贺艳萍 肖小芹 邓桂明 欧阳林旗 陈镇 张志国  出版年:201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炮制学重点学科(2012年);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201443);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3A067);张志国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16年)
中药穴位贴敷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本文基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经络学说,从药物对机体的局部刺激、经络传导、透皮吸收3方面阐述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代谢组学、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热点,提出中医药系统...
关键词:穴位敷贴疗法 作用机理  中医药系统生物学  综述  
艾灸温通温补效应的作用机制及其规律研究
4
《世界中医药》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常小荣 刘密 严洁 易受乡 岳增辉 张国山 刘迈兰 孙国杰 王玲玲 胡玲 吴焕淦  出版年:201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5229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173326;81202770);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4323110001;20124323120002);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3SK3090);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JJ6060)
本研究以灸法973项目的课题"艾灸的温通温补效应规律及其原理研究"为依托,围绕"艾灸的温热刺激能产生温通温补效应"这一假说,以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为疾病载体,遵循其"脾胃虚寒、中阳不运"的病机特点,拟定其"健脾益胃、温通补虚...
关键词:艾灸 温通效应  温补效应  机制  规律  
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
5
《中医杂志》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蔡光先 朱克俭 韩育明 孙惠兰  出版年:1999
采用多层次选择调研现场以及统一诊断标准和资料处理方法的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案,临床调研高血压病1038例。结果表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以及肝风上扰是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候,痰浊中阻和瘀血阻络是高血压病与体质及并发症密...
关键词:高血压 流行病学 常见证候
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探讨
6
《中国针灸》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建斌 王玲玲 胡玲 常小荣 吴焕淦  出版年:201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522905;2010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立项项目
从艾灸治病的特点、适应证和效应特点等方面阐释了艾灸温通作用的理论基础,艾灸以温热刺激为起始动因,以疏通经络为作用机制,以温促通是艾灸产生诸多治疗效应的主要机制。总结出艾灸温通作用存在强弱和缓急的差异,并对临床应用作了初步...
关键词:艾灸 作用机制  中医基础理论
灸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7
《上海针灸杂志》上海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吴焕淦 严洁 余曙光 徐斌 常小荣 马晓芃 穆敬平 刘慧荣  出版年:2009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52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90709029)
从灸材、灸量、艾灸的光热效应、艾灸的调节机制等方面综述灸法研究的现状,提出制约灸法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对灸法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灸法 灸用材料 灸量 量效关系,针灸疗法  红外辐射光谱 作用机制  述评  
艾灸温通温补概念的内涵分析
8
《中国针灸》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 张建斌 王玲玲 吴焕淦 胡玲 常小荣 宋小鸽 马晓芃  出版年:201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09CB522904;2009CB522905
分析艾灸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规律,可以发现艾灸作用于人体腧穴,温热刺激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艾灸温热刺激所引起的多种临床效应,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①温通:产生调和气血、宣通经络效应的以温促通作用;②温补:产生扶阳补气、...
关键词:艾灸 温热刺激  艾灸效应  温通 温补
中药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9
《湖南中医杂志》湖南中医药大学 聂娟 谢丽华 马港圆 林兴丽 钟良 赵毅锦 唐标  出版年:2018
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2016-22)
黄芪,又名黄耆、绵黄耆、箭芪。药用黄芪为豆科植物黄芪或内蒙古黄芪的根,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1],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止渴、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所致之气虚...
关键词:黄芪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综述  学术性
藤茶中双氢黄酮醇的分离、结构鉴定及其药理活性
10
《中国药学杂志》湖南中医学院 周天达 周雪仙  出版年:1996
目的:分离和鉴定藤茶(Ampelopsisgrossedentata))中一种双氢黄酮醇成分,研究其药理活性。方法:用溶剂和柱层析对藤茶的一种双氢黄酮醇进行分离;用理化常数测试和光谱法(UV,IR,EI-MS,1HNMR...
关键词:藤茶 双氢黄酮醇  分离  结构鉴定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