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昌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彝族    无线传感器网络    无线传感器    能量均衡    彝族社会    

研究学科:自动化类    能源动力类    电子信息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19H指数:3北大核心: 2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基于节点轮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策略研究
1
《传感技术学报》西昌学院预科教育学院;63798部队 高洁 吴宪海 文琼瑶  出版年:2018
针对节点冗余造成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瓶颈节点能量消耗过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轮换休眠的能量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WSN能量优化的多目标数学模型,利用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标量化处理将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然后提出节...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覆盖优化  休眠节点  瓶颈节点  能量均衡
浅析我国彝族社会传统家庭中农耕文化的传承
2
《安徽农业科学》西昌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马史火  出版年:2009
2009年第2批西昌学院研究生启动项目(XY09-2B10)
介绍了彝族主要居住区域的概况以及彝族传统社会农耕文化的构成,分析了彝族传统家庭农耕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阐述了彝族传统家庭农耕文化传承所包含的内容。
关键词:彝族 传统  农耕 传承
龙鹰情节:支格阿鲁神性血统背后的族群美学观——以凉山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为个案
3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昌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吉日莫铁  出版年:2012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中人神支格阿鲁"射杀五日六月,降伏雷公,克风降雾,铲妖除恶,战天斗地,济世救民"的神话传说在广大彝区(川、滇、黔、桂)可谓家喻户晓,然而缘于长期族群迁徙所导致的彝语方言化,又使其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
关键词:支格阿鲁  神性血统  龙鹰情节  族群美学观  
浅析彝族传统农耕文化中的苦荞文化
4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昌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马史火  出版年:2013
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彝族社会传统农耕文化教育研究"(编号:YZWH1207)
彝族传承着别具特色的农耕文化,苦荞文化是彝族传统农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苦荞麦是彝族人的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粮食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彝族人总结了苦荞麦生产的习俗和经验;在彝族节日、婚丧嫁娶、祭祀鬼神等民俗活动中,苦荞...
关键词:彝族 农耕文化 苦荞文化  医疗保健  市场开发  
西昌姓氏“巫”读音考辨
5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昌学院预科教育学院 巫江  出版年:2011
《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里对"巫"的注音都是"wū",没有作为姓氏的特殊注音。西昌人却把姓氏"巫"读成[mu21],经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发现西昌巫氏族人,多系清朝时"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从广东嘉应州迁徙到四川的...
关键词:姓氏起源 姓氏读音  客家话 微母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