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小麦    保护地    硅肥    栽培技术    玉米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交通运输类    机械类    

被引量:58H指数: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刺果甘草多倍体诱变育种的研究
1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山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吴玉香 贺润丽 高建平 赵晓明  出版年:2004
山西省青年基金(981042);山西省农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144)
采用改良琼脂涂抹法(0 2%浓度的秋水仙碱与0 1%的琼脂混合成半固体)和直接滴渗法处理刺果甘草(G.Pallidiflora.)幼苗顶芽进行多倍体诱变,并比较不同方法和不同处理时间的变异率,以期获得最有效的多倍体诱变方...
关键词:刺果甘草 多倍体 诱变育种 涂抹法处理  
天丰素、芸苔素内酯在粮食、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2
《山西农业科学》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植保站 田红萍 曲济兴 白莲香 贺润丽  出版年:2004
天丰素、旱地龙、芸苔素在小麦上拌种、芹菜上喷雾增产效果明显。天丰素、旱地龙在小麦上拌种,每公顷分别增产小麦567,561kg,增产率分别为12.9%,12.7%。旱地龙、芸苔素、天丰素在芹菜上喷雾,每公顷分别增产芹菜19...
关键词:天丰素 芸苔素内酯 粮食  蔬菜 增产效果 植物激素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3
《山西农业科学》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太原市种子公司 卜新华 侯定臣 赵铁锁  出版年:2000
对 12个夏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 ,结果表明 ,中作 96 6产量居第 1位 ,平均为 370 2kg/hm2 ,比对照早熟 18增产 9.9% ;太 96 - 38居第 2位 ,平均产量 342 7.5kg/hm2 ,...
关键词:夏大豆 生育期  丰产性 品种比较试验 抗病性  
水稻施用硅肥方法的研究
4
《山西农业科学》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工程中心 白莲香 贾仁会 贺润丽 王茂林 武德喜 牛柱贞 崔贵梅  出版年:1998
水稻施用硅肥试验表明,氮磷硅肥配合施用比单施氮肥生育期提前3d,分蘖率提高86.5%,增产19.4%;比氮磷肥配合施用生育期提前4d,分蘖率提高115.5%,增产10.6%;比氮硅肥配合施用生育期提前1d,分蘖率提高70...
关键词:水稻 硅肥 施用方法
几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药效试验
5
《山西农业科学》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山西大学化学系 卜新华 牛柱贞 李笃信 阎一新 薄改梅  出版年:2002
山西省归国人员基金项目 (95 0 0 0 2 )
1993~ 1994年陆续研制合成 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并在小麦、水稻上进行多次药效试验 ,一般增产 3%~ 2 5 %。在 1999年小麦试验中 ,1号增产 16 .4 % ,2号增产 9.4 % ,3号增产 10 ...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 药效试验 喷施 增产效应
无公害高效益鲜枣的生产技术
6
《山西林业科技》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太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姜洪华 贺丽华 闫静 焦永花  出版年:2005
从果园建设、苗木定植、技术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无公害高效益鲜枣的生产技术。
关键词:生产技术 高效益  无公害 鲜枣 果园建设 苗木定植 技术管理  
野蛞蝓的发生与防治
7
《中国园艺文摘》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 田红萍  出版年:2013
野蛞蝓喜湿怕光,多发于低洼湿润的粘土地或壤土地,砂土地则很少发生。主要为害棚室蔬菜的幼苗、嫩叶和嫩茎。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咬断嫩茎和生长点,使整株枯死,常造成缺苗断垄。同时,排泄粪便,分泌粘液污染蔬菜,引起腐烂,使蔬菜...
关键词:野蛞蝓 发生  防治  
超甜2000玉米栽培技术
8
《山西农业》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太原市农技推广站 陈美红 姜春仙 王四娃 张利平  出版年:2004
关键词:超甜2000  玉米 栽培技术 品种  选地 隔离  整地  播种 采收
保护地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措施
9
《山西农业》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 田红萍 李保富 张金鑫 曲济兴 姜春仙  出版年:2005
关键词:番茄叶霉病 保护地番茄 防治  高温高湿 番茄叶片 叶斑病 圆形  俗称  病害  为害
水稻钵盘育苗及抛秧技术
10
《山西农业》代县农技中心;太原市小店区农技中心 智炜 姜洪华  出版年:2005
关键词:钵盘育苗 抛秧技术 水稻生产 试验示范  生产技术  劳动强度  省工 秧田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