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共沛县县委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新农村建设    县域    农村    书记    县域经济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13H指数:2北大核心: 3 CSSCI: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原因及对策建议
1
《法制博览》中共沛县县委党校 刘沛生  出版年:2021
我国从法律上早已确立了男女平等的原则,但由于传统文化观念和"从夫居"的婚嫁习俗以及法律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妇女,尤其是离婚妇女在土地收益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利被剥夺或被限制的情况依然十分突出。为维护农村妇女...
关键词:农村 农村妇女 土地权益
农村人情异化的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2
《西部学刊》中共沛县县委党校 刘沛生  出版年:2021
人情往来是乡村人际交往的纽带,维系着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塑造着乡村的文化价值形态。近年来乡土社会传统人情价值观念式微,人情往来呈现出从礼物到礼金,从血缘到业缘,从可预期到不可预期的转变。人情异化加重了村民经济和心理负担,...
关键词:人情往来  异化 乡土社会 礼金
关于分税制和土地财政关系的探析
3
《中国市场》中共沛县县委党校 刘沛生  出版年:2013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保证中央宏观调控的有效运行,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趋势,地方政府陷入了财政困境。为走出困境,土地财政渐露端倪。1998年的房地产改革,又成为土地财政的重...
关键词:分税制 土地财政 房地产
城镇化失地农民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4
《中国市场》中共沛县县委党校 刘沛生  出版年:2013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不断涌现。由于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机制尚未成熟,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方式和数额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对失地农民变相掠夺的倾向。本文分析研究现存补偿机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无...
关键词:城镇化 失地农民 补偿机制  
新村建设中的协商民主
5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共沛县县委;江苏师范大学 冯兴振 姜新  出版年:2012
2011年度江苏省应用研究立项课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苏北沛县为例>(项目号为11SA-029)的部分研究成果
农民协商民主建设新村,是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江苏省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农民在自主建新村过程中,走出了一条新型社会建设和管理之路,即协商民主下的、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农民自主建新村,是平台,是载体;协商民主创新...
关键词:协商民主 村民自治 社会建设 社会管理
浅析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产生及其弊端
6
《中国管理信息化》中共沛县县委党校 刘沛生  出版年:201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逐渐确立"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增长方式,顺应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充分利用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取得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但2003年以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开始逐渐显现...
关键词:出口 环境污染 资源消耗 经济增长方式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选好配强带头人
7
《群众》中共沛县县委 冯其谱  出版年:2009
近年来,沛县坚持把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龙头",围绕选好、用好、管好、扶好村党支部书记,创新思路,健全机制,完善政策,狠抓落实,建设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支部书记队伍,找准了一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
关键词:书记队伍  基层组织  村党支部 农村工作  基层党组织 后备干部队伍 选人  目标承诺  群众监督 五星村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8
《求是》中共沛县县委 王昊  出版年:2008
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江苏省沛县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农业持续增产增效,农民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 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  农民收入 江苏省  一体化  
浅议县域经济与农村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9
《中国管理信息化》中共沛县县委党校 刘沛生  出版年:2012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过程。农村城镇化可以提高县域的经济水平,促进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县域经济的发展可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是促进农村城镇的直接推动力。通...
关键词:县域经济 城镇化 互动机制
“天人合一”与现代环保观
10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共沛县县委党校 刘沛生  出版年:2008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早在古代社会,人们就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的观念即为典型代表。本文主要力图展现"天人合一"演变的历程,并着重分析这一思想对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 环保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