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铀    微量元素    萃取    脉冲辐解    超灵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质谱计    

研究学科:核工程类    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电子信息类    机械类    

被引量:3,671H指数:25WOS: 157 EI: 227 北大核心: 984 CSSCI: 13 CSCD: 1,09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9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超滤膜的吸附污染研究
1
《膜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陆晓峰 陈仕意 刘光全 王彬芳  出版年:1997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了五种不同材料、不同的亲水性、孔径相当的超滤膜及同种材料、四种不同孔径的超滤膜受蛋白污染的情况.研究表明,亲水性好的膜受蛋白的污染小。
关键词:超滤膜 过滤  膜分离 吸附  污染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辐照接枝改性研究
2
《膜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陆晓峰 汪庚华 梁国明 刘光全 王彬芳  出版年:1998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经Co60辐照,接枝乙烯基单体,再经磺化,成为磺化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研究了辐照剂量、接枝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和磺化反应的条件等.试验表明,改性后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增强.此外,还讨论了膜改性的机理.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 辐照接枝 改性 超滤膜 膜材料
纳米科学技术──面向21世纪的新科技
3
《物理》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李民乾  出版年:1992
90年代初,一门全新的科学技术即纳米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多学科技术,它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生物学、纳电子学和纳机械学等.在此,纳米不仅意味着其空间尺度,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思...
关键词:纳米科学  原子 分子 材料  电子  
稀土的生物学效应
4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金陵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秦俊法 陈祥友 李增禧  出版年:2002
对稀土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应进行了综述 ,包括 :中国的稀土资源 ,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稀土 ,稀土可能是动物机体功能的调节剂和人体的有效抑癌物。参考文献 5 4篇。
关键词:稀土元素 生物学效应 稀土资源 植物生长 调节剂 抑癌物  
蛋白质超滤过程及超滤膜的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5
《膜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卞晓锴 陆晓峰 施柳青  出版年:2001
讨论了蛋白质溶液在超滤过程中造成蛋白质在膜面吸附的影响因素 .对近 10年来 ,人们在如何降低蛋白质在超滤膜表面的吸附 。
关键词:超滤 蛋白质吸附 膜表面改性  超滤膜
稀土的毒理学效应
6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金陵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秦俊法 陈祥友 李增禧  出版年:2002
综述了稀土的毒理学效应 ,包括 :稀土的急性毒性 ,稀土的慢性毒性 。
关键词:稀土 毒理学 无机毒物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日允许摄入量  
超滤膜的改性研究及应用
7
《膜科学与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膜分离中心 陆晓峰 卞晓锴  出版年:2003
随着超滤膜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超滤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特性要求 ,其中解决膜表面的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 .超滤膜改性 ,尤其是在膜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文从这点出发 ,结合自身的工作 ,总结了近年高分子...
关键词:超滤膜 表面改性 研究  应用  表面活性剂 吸附改性  等离子体改性 辐照改性  高分子合金 表面化学反应  
人参精采用超滤工艺的中试研究
8
《中成药》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 杨张渭 张善政 邓丽仪 陆晓峰 刘光全 楼褐乐  出版年:1994
本文采用HPM型板框式超滤器进行人参精中试研究,通过时滤膜选型,生产运行曲线,产量衰减曲线,浓缩倍数控制,质量分析和费用估算等项数据的测试。为口服液制剂的工业性生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人参精  中试生产 超滤工艺  
微量元素与糖尿病
9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秦俊法  出版年:20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成人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3% ,亦即现有糖尿病人达 1亿左右。估计到 2 0 10年 ,全球糖尿病人将超过 2亿。糖尿病的发展涉及多种病理过程 ,已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 ,微量元素在胰岛素的生成和作用以...
关键词:糖尿病 微量元素 有机锗 钒 治疗  
微量元素与心血管疾病 Ⅱ.微量元素在心血管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
10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齿轮总厂;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秦俊法 潘伟清 华栋 李增禧  出版年:2002
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至少与体内 3 5种元素不平衡有关 ,本文重点叙述了镁、钙、铜、铬、硒、锰、铁、锌、锶、铅等 1 0种元素在心血管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附 5图、 2 0表和
关键词:心血管病 微量元素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