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婚恋观    高职院校    权利意识    应用文写作    促销活动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自动化类    建筑类    轻工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2H指数:2北大核心: 1 CSSCI: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大学校园广告的现状和利用
1
《今传媒》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李艳艳 屈雅利  出版年:2009
随着校园的不断社会化,随意走进任何一个大学校园,你会发现,校园广告正在我们周围蔓延:招聘广告林立、商品广告四起、促销活动不断、赞助广告此起彼伏……每年新生入学时,是在印有商品名称的活动广告凉亭下办理各种入学手续,各个电信...
关键词:大学校园 招聘广告 利用  现状  电信运营商 商品广告 促销活动 赞助广告  
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节目品格——兼议电视节目“舌尖”热现象
2
《中国传媒科技》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于晓娟  出版年:2012
《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取得空前的社会反响和收视热潮。各地电视台的纷纷效仿,一时间电视上演热闹的"舌尖"现象。《舌尖上的中国》这部记录片的品格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充满哲学思维;受众本位,注重受众情感体验;技艺...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  纪录片的品格  舌尖热现象  
豫西南农村大众传播现状调查
3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王海燕  出版年:20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众传媒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然而在我国中西部的一些农村地区,大众传播事业还非常落后。豫西南地区处于中西部的交界处,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一个典型。笔者走访了豫西南地区的众多村庄,采...
关键词:大众传播 农村 豫西南  
媒介竞争环境下音乐广播的发展趋势
4
《今传媒》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陈红  出版年:2009
广播自诞生至今,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我国的广播事业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史。20世纪80年代以前,广播作为主流媒体,在中国传媒工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及迅速发展,...
关键词:音乐广播 发展趋势  竞争环境 20世纪80年代  新中国成立 “广播发展年”  媒介 新兴媒体
张爱玲的婚恋观
5
《文学教育》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张瑾  出版年:2009
张爱玲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以女性为主,描写女性又多写他们的婚姻爱情:她们的婚姻多是无爱的,脱离感情的范畴,婚姻披戴着诸多枷锁。借婚恋这一视角,张爱玲以非女性主义的笔调写出了现代女性婚姻与爱情分离...
关键词:婚恋 无爱的婚姻  人性的思索  
从《金色年代》看中国老年期刊的重新定位
6
《编辑之友》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王海燕  出版年:2010
2009年是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10周年,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增加800万人,老龄人口占全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在中国城市期刊销售排行榜上,全国省会城市排在前20名的几乎没有老年期刊。
关键词:销售排行榜 全国省会城市  读者定位  上海文艺出版  人口比重 时尚类杂志 老年人口 老龄人口 内容定位  刊物特色  
千古悲剧人物——潘金莲
7
《魅力中国》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张瑾  出版年:2009
《金瓶梅》中所描写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潘金莲具有独特的意义,是这部小说中性格和思想比较复杂的人物。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不安分的女性所经历灵魂的躁动和痛苦。潘金莲是一夫多妻的男权社会中开出的一朵恶之花,罪恶的...
关键词:潘金莲 婚姻自由 悲剧命运
电视娱乐节目的创新之路
8
《青年记者》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赵素欣  出版年:2008
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的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内容和数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创新之路依然漫长。
关键词:娱乐节目 电视 电信 湖南卫视 创新之路
论《新唐书》、《旧唐书》对白居易评价之差异
9
《文教资料》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刘芳  出版年:2009
两《唐书》对白居易的评价歧异颇多,《旧唐书》持褒扬态度,《新唐书》则有贬词。本文从分析中唐元和、五代、北宋的文学背景入手,详细论述了产生这种评价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新唐书 旧唐书 白居易 评价差异  
生命之重——评《活着》中福贵形象
10
《魅力中国》郑州经贸职业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刘芳 王胜晓  出版年:2009
《活着》以中国历史的进程为缩影,对生命的意义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作者余华从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上挖掘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对生命的理解,福贵的形象向读者传达“活着”的真谛与无奈。
关键词:文学 评论  福贵 形象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