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音乐    汉代    舞蹈    传承    音乐教育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轻工类    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826H指数:10北大核心: 148 CSSCI: 51 CSCD: 1 RDFYBKZL: 3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确立民族声乐双重发展途径的构想
1
《音乐研究》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乔新建  出版年:2003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 发展途径  声乐理论 歌唱法 “双重途径”  
河南濒灭剧种现状调查报告
2
《戏曲艺术》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吴金宝  出版年:2005
河南濒灭剧种指清康乾年间兴起的“罗戏”、“卷戏”、“大弦戏”、“怀梆”、“怀调”、“宛梆”;道咸年间的“北调子”、“二夹弦”、“落腔”、“道情”、“花鼓戏”、“咳子戏”;同光年间的“四股弦”、“羊羔戏”、“四平调”等。虽...
关键词:濒灭剧种 现状调查  河南  报告  文化特色  文化积淀  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文化特征  审美选择 戏曲文化  戏曲艺术  戏曲美学 花鼓戏  怀梆 宛梆 剧目  
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3
《中国音乐》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何军  出版年:2002
作者从辩证法的角度,论述了声乐学习和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辩证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辩证法 声乐教学 主要矛盾  
歌剧与戏剧、戏曲、音乐剧之比较
4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杨旭  出版年:2002
在系统论的视野中,歌剧是由贯穿其始终并在其中占支配地位且起主导作用的音乐来揭示的、在舞台上进行、并包含语言的一系列戏剧情节所构成的戏剧。音乐在歌剧中占据支配或统治地位是对音乐“质”的说明,音乐贯穿歌剧始终是对音乐“量”的...
关键词:歌剧 戏剧 戏曲 音乐剧 构成要素  结构  功能  比较研究  情节
对民族声乐风格的哲学思考
5
《中国音乐》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乔新建  出版年:2002
关键词:民族声乐风格  共性风格  民族风格 传统民族声乐 传统民族唱法  现代民族声乐 个性风格  声音色彩 歌唱家 音乐家  传统唱法
从汉画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
6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苏丹  出版年:2001
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项目<汉画与汉代音乐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99HD54)
汉代女乐舞蹈代表了汉代歌舞艺术的最高水平,从汉画反映的大量歌舞活动场面看,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具有四个方面特征,即舞袖、舞腰、“手足并重”和使用道具。这四种形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共同组成了汉代独特的舞蹈艺术,为我国传统...
关键词:汉画 女乐舞蹈  形态特征  
民族声乐技法的历史变迁
7
《音乐研究》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乔新建  出版年:2008
声乐艺术是以技法的延伸革变为其主要发展标志的。回望历史,民族声乐技法的历史变迁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远古至隋唐,声乐以乐舞、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技法上还未揭示歌唱的本质特征,总体上属于启蒙时期;宋元明清,声乐以戏曲、说唱...
关键词:声乐技法 声乐界  声乐技术 民族声乐  民族唱法  歌唱法  音乐理论  歌唱艺术  歌唱家  音乐家  《唱论》 戏曲唱法 声乐文化 声乐家  声乐比赛  歌唱技术  历史变迁
“轻声唱法”解析
8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乔新建 李锐  出版年:2003
“轻声唱法”所具有的神奇练声效能,来自于它特有的机能状态。从理论上说,“轻声唱法”蕴含着 全面运用声乐技巧、控制用声程度不达到极限的重要意义。用“轻声唱法”练声应把握“弱强弱”等原则。
关键词:歌唱练习  “轻声唱法”  生理机能 混声唱法
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与研究
9
《科技信息》新乡学院;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机电学院 刘玲 丁君君 付广春  出版年:2008
文章从经济全球化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国家急需和世界各国能进行经济、科学技术交流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角度出发,浅述了在高等学校本科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为保证双语教学优良教学效果,在教师的任用、学生的学习态度、教...
关键词:高等学校  经济全球化 双语教学
说“腔”
10
《中国音乐》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乔新建 苏丹  出版年:2005
“腔”在传统戏曲理论中是一个典型术语。它含义宽泛,文化厚重,与现代声乐理论中的“腔”情理相通。文章通过对“腔”的典型分析,提出了正确对待传统声乐术语、艺诀、行话等语言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声乐文化 戏曲 术语  腔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