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    高校    艺术    传承    

研究学科:建筑类    经济学类    轻工类    自动化类    哲学类    

被引量:768H指数:10北大核心: 165 CSSCI: 89 CSCD: 4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赣傩面具的艺术符号探微
1
《装饰》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汪鸿  出版年:2010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一五"(2009年)学科共建项目课题编号:09WX225
赣傩民间文化资源丰富,根据对赣傩文化中傩面具独特的艺术形象分析,解读在民俗文化观念的背景下,傩面具艺术形象特有的艺术符号语言,将艺术符号在面具文化中的运用分为图形符号和文化符号两种类型。借以艺术符号为桥梁,加深对赣傩民间...
关键词:民间美术 傩面具 艺术符号
信息化时代的室内设计——建筑信息模型及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
《装饰》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刘烈辉  出版年:2010
信息化时代的设计师不仅仅要将计算机作为现代设计媒介,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迅速准确地把握、控制和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本文介绍了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的具体含义及其技术思想,论述了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所带来的革命性变...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 室内设计  可视化 协同设计
从日本经验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3
《神州民俗》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陈又林  出版年:2012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对比研究(编号:10YJC760008);2010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0WX32);阶段性成果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族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如果不施加一定的外力,它注定是要走向消亡的。因此,如何通过保护措施确保其"活态性",使其在新的环境中能够继续...
关键词:日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当代大学生艺术素养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
4
《教育与职业》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薛莉  出版年:2013
2007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理工科院校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体系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7YB082)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翼,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是人才培养的两大目标。文章就艺术素养与科学素养之间的关系、艺术素养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等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对艺术素养理论在艺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和运用进行了研...
关键词:大学生 艺术素养 理论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生存
5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陈又林  出版年:2012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0YJC760008)
文化符号所具有的独特性、多样性、地域性等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符号提供了可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表现为文化符号的提取、交流与体认,以及文化意义的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化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实现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符号化生存  文化传播
红色歌谣研究综述
6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温旭琼 黄云莉  出版年:201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Z0713)
在回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红色歌谣在历史、文学、传承和人物等领域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红色歌谣研究与现实社会生活相互动的方向,实现研究空间拓展,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导向的现实介入。
关键词:红色歌谣 研究综述  研究方向  
地域性与艺术创作
7
《文艺争鸣》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鲍时东  出版年:2010
华东交通大学校立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编号:09YS01)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艺术创作不能脱离它生长的沃土,同时也离不开多种元素的滋养。艺术创作与地域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地域对题材、风格的影响方面,但不应忽视地域间的交流以及对地域性中个人风格的探索,并且还要适应时代审...
关键词:艺创作  地域性 风格  
新时期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8
《教育与职业》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王东  出版年:2012
2010年江西省高校省级教改课题"‘创意;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JG-10-5-33)
在市场经济中,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培养创意强、技能强和市场策划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文章提出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艺术设计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学模式
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研究
9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 陈又林  出版年:2010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高校艺术教育作为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研究"(09YB361)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建立系统、科学、合理的教育机制,将教育导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之域,从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艺术教育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传统吉祥纹样“暗八仙”及其审美意蕴
10
《民族艺术研究》华东交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 陈又林  出版年:2012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0YJC760008);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0WX32)阶段性成果
中国人善用寓意方法体现"吉祥"的含义。在中国民间就常常用八仙所持的器物来借代八仙,称之为"暗八仙"。"暗八仙"是中国吉祥艺术符号化趋势的典型代表之一,它常常出现于各类民间装饰中,寄寓长寿和吉祥之意。
关键词:吉祥纹样 八仙 暗八仙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