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维吾尔语    维吾尔族    文化内涵    汉语    维吾尔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105H指数:4北大核心: 9 CSSCI: 23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回鹘文摩尼教诗歌及其审美特征
1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杨富学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出版年:20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7年度项目"回鹘摩尼教研究"(07BZS003)
摩尼教是古代回鹘人信奉的主要宗教之一,对回鹘历史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吐鲁番及敦煌等地出土的回鹘文文献中,有千余件写本都是属于摩尼教内容的,其中有不少都是诗歌。回鹘文摩尼教诗歌以赞美诗为主,既有译作,也有回鹘人的创...
关键词:回鹘文 摩尼教 诗歌 审美
乌孜别克语的传据范畴初探
2
《民族翻译》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阿达来提  出版年:2013
中央民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研项目"阿尔泰语系语言的类型学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传据是研究语言中信息来源的语法范畴,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标记表达传据意义。本文以乌孜别克语400句语料为研究对象,以语法标记为基础,对现代乌孜别克语的传据范畴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并将乌孜别克语的传据概括为四种基本类型...
关键词:语法标记 乌孜别克语  传据类型  
浅论维文版《鹦鹉故事》的主要母题及其文化内涵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出版年:201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度重点项目"东方连环穿插式故事研究"(项目编号为10JD750001);四川大学博士后项目"维吾尔文学比较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鹦鹉故事》是一部历史悠久的连环穿插式的故事集,其在世界文学范围内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并广为流传。1992年《鹦鹉故事》出现维文版,但并没有多少人对其进行研究。这一故事集源自印度的《鹦鹉故事70则》,对探究我国新疆与印度文化...
关键词:《鹦鹉故事》  母题 维吾尔文学 文化内涵
“同一”理论视域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海外认同构建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的演讲为例
4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瑶 郑嘉禹  出版年:2017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如何构建沿线国家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同已成为发展多边合作关系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肯尼斯·伯克"同一"理论出发,运用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等修辞策略剖析习近平主席日前对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
关键词:习近平演讲  “同一”理论  一带一路 海外认同构建  
论维吾尔文版《鹦鹉故事五十二则》的主题思想与结构特点
5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出版年:201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度重点项目"东方连环串插式故事研究"(10JD750001);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维吾尔民间文学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鹦鹉的故事》是一部历史悠久的连环性穿插式的故事汇编,它源于古印度故事集《鹦鹉故事72则》。1992年,新疆古籍办研究人员尼加提·穆合力斯和艾合买提·依米提在两个察合台文献的《鹦鹉故事书》的基础上整理出版了维文版的《鹦鹉...
关键词:《鹦鹉的故事》  母题 维吾尔文学
略论维吾尔语借用汉语词汇的主要特征
6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 葛勇  出版年:2009
最常见的词汇借用现象都是零星的借用,成系统地借入其他民族语言的词汇也很普遍,维吾尔语就成系统地借用汉语词汇。维吾尔语中不仅借用了汉语的名词、形容词、数词,还有动词和短语。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在各民族经济文化频繁交往的过程...
关键词:借用 词汇 语音 方式  
维译本《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综述
7
《民族翻译》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新疆大学语言学院 杨德明 景萍  出版年:2016
随着近年来语言研究和翻译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对《红楼梦》各种版本的语言翻译、文化翻译、译本对比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维译本《红楼梦》翻译研究文献目前尚无学者整理、分析和探讨。本文遵循宏观与微观、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原...
关键词:维译本  《红楼梦》 翻译研究
汉、维语个体量词“个”和danε的认知语义特征比较
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 贺群  出版年:2011
西北民族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BMU-2010-AD-31)
"个"是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通用性个体量词,它经历了从计量具体向计量抽象的认知过程。danε是维吾尔语中使用范围较广的个体量词,它展现了人们的认知总是由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向不熟悉的与日常生活距离较...
关键词:汉语  维吾尔语 个体量词 认知语言学
现代维吾尔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义位演变研究——以1949年解放后的汉语借词为例
9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 马晓玲  出版年:2017
西北民族大学2016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维吾尔语词义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31920160038)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针对1949年解放后维吾尔语中出现的汉语借词,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这些借词的借用类型以及借词的义位演变状况,以此来反映汉族、维吾尔族两个民族在1949年解放后的交往状态和民族心理。
关键词:现代维吾尔语 汉语借词 词义演变 研究  
汉语空间方位词“上、下”的隐喻认知探索
10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西北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化学院 董萌  出版年:2016
人类在最初认识世界的时候,身体感知最明显的是空间的方位隐喻,人们通常是以自身所处环境的空间位置,来感知自己同外界一切的或上下、前后,或里外、远近的空间关系。而在这一切的空间方位词中,方位词"上、下"的使用范围最广,拓展的...
关键词:空间隐喻 上  下  隐喻映射 认知根源  跨文化学习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