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蒙古族    声学分析    蒙古文    短元音    翻译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电子信息类    

被引量:97H指数:5EI: 1 北大核心: 20 CSSCI: 23 CSCD: 1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探析翻译目的论
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于卫  出版年:2010
翻译目的论是从译文视角进行翻译研究的一种解构主义理论模式,它以译文功能为取向,注重翻译的实用性。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译文文本的生产活动。在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
关键词:目的论 目的原则  翻译实践
莫高窟北区出土八思巴蒙古文《萨迦格言》残片研究
2
《中国藏学》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敖特根  出版年:2007
本文对蒙古文《萨迦格言》的传承源流以及后人的研究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八思巴蒙古文《萨迦格言》残片进行了释读、翻译与注解。
关键词:莫高窟  八思巴文 《萨迦格言》
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3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包宝泉  出版年:2008
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翻译文化。翻译的目的是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异化翻译则能忠实反映原语文化,有效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现从蒙汉翻译的角度来探讨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翻译 异化 文化交流
元代蒙汉翻译及其特点简论
4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唐吉思  出版年:2009
元代是我国各民族间翻译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又是蒙汉翻译活动的开创时期。元代蒙汉翻译在我国翻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元代翻译的使用是为了治理国家、调节民族关系以及确保国家政令的畅通。因此,元朝的翻译机构、翻译吏员的设置和培养、...
关键词:元代 蒙汉翻译  翻译吏员  翻译内容  译职人员培养  
《东方支那战神关帝爷前供神饮法·招随愿之钩》之内容探析
5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研究院;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董晓荣 齐玉花  出版年:2013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蒙古地区的关公信仰研究"(编号:Ycx11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比较研究"(编号:12XMZ06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对察哈尔格西·罗桑楚臣藏文文集中的《东方支那战神关帝爷前供神饮法.招随愿之钩》一文译成汉文,再从文献作者与写作背景,文献中的祭祀对象关公与藏传佛教其他护法神之关系,供奉仪式与供奉物品等方面进行分析,试图说明关公被纳入...
关键词:察哈尔格西  藏文文集  关公 供神饮法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民俗学诞生100周年——郝苏民教学人生与学科建设访谈记
6
《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王彦龙  出版年:2018
本文以郝苏民先生参与筹建西北民族学院后68年的人生经历为"经",以不同阶段的教学规划、学科建设思考和实践为"纬",集中展现了其学术成长的路径、民俗学学科思想体系的形成、学科建设的探索实践及学科人才培养。在中国民俗学100...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 郝苏民  学科建设 多元一体  新时代  
莫高窟北区出土回鹘蒙古文《入菩萨行论》印本残叶
7
《兰州学刊》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敖特根  出版年:2009
编号B121:40文书出自敦煌莫高窟北区第121窟。文书残宽14.1厘米,残高24.5厘米,残存文字4行,为一件回鹘蒙古文木刻版《入菩萨行论》残叶。《入菩萨行论》是7世纪印度论师衔地爹瓦撰写的一部佛教论典。1305年元代...
关键词:莫高窟  蒙古文 《入菩萨行论》  
松巴堪布对《如意宝树史》的补撰
8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M.乌兰  出版年:2009
松巴堪布.益西班觉的《如意宝树史》是蒙藏历史上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这一文献虽然完成于1748年,但是作者此后对这一著述进行过补撰,其年代在1755年之后。
关键词:松巴堪布  《如意宝树史》  补撰  
保安语、东乡语、蒙古语单音节短元音声学对比分析
9
《丝绸之路》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德格吉呼 巴图格日勒 金玲  出版年:2015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数据库东乡语声学研究”(项目编号:12BYY106);2014年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资助项目“基于数据库保安语元音声学研究”(项目编号:Yxm2014135)阶段性成果
本文运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语音声学参数统一平台》的原理,用实验语音学方法分析了保安语、东乡语、蒙古语三种蒙古语族语言的单音节短元音的声学特征,并展开了具体对比,得到以下结论:保安语元音比蒙古语舌位偏高而偏后,保安语元音比...
关键词:保安语 东乡语  蒙古语 单音节短元音  
榆林窟第6窟蒙古族供养人坐具
10
《敦煌研究》敦煌研究院民族宗教文化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学蒙古语言文化学院 董晓荣 齐玉华  出版年:2007
文章分析了元代文献资料,并结合蒙元时期曾游历过蒙古地区的外国旅行家留下的游记,以及蒙元时期所绘的图像资料,探讨了榆林窟第6窟蒙古族供养人坐具,认为这种坐具是蒙元时期设在诸王斡耳朵(宫帐)中“宝座”的一种;此外,文章还说明...
关键词:榆林窟第6窟  蒙古族供养人坐具  蒙元时期 宝座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