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语料库    电视    熟语    应用语言学    审美    

研究学科:哲学类    自动化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360H指数:9北大核心: 42 CSSCI: 41 CSCD: 2 RDFYBKZL: 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
1
《语言文字应用》北京广播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于根元  出版年:2002
交际理论是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里居于总纲地位的理论。也是本体语言学跟应用语言学高层次结合的纽带。语言知识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语言研究能力之外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发挥语言能力的能力 ,或者说语言创新能...
关键词:交际 层次  动态  中介 人文性 潜显  
在审美与娱乐之间——当代中国电视的价值取向
2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周雪梅 张晶  出版年:2003
娱乐本是审美的题中应有之意 ,但在当代中国电视的娱乐功能里 ,在感官愉悦与精神提升二者的反变关系中 ,前者占据了绝对的主要地位。在市场环境下怎样提高中国电视的审美品格 ,既关乎电视本身的生存 ,也关乎国家民族精神的走向和...
关键词:审美 当代  中国  电视 价值取向  认知结构  
春秋时期赋诗言志的礼学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
3
《文学遗产》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刘丽文  出版年:2004
本文从礼学角度论证了春秋时期政治舞台上普遍应用的赋诗言志现象的渊源及形成的机制原理,认为赋诗言志是对燕享礼仪中固有乐歌形式的模仿和意义的替换。即《诗经》中诗在燕享之礼中本是固定的,程式化的,其发挥作用的原理是被“礼”化了...
关键词:春秋时期 礼学 诗歌 比兴思维 礼仪程序  乐歌形式  
完句成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4
《汉语学习》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 司红霞  出版年:2003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 ,初步考察了汉语动述结构、形述结构的基本句极个别复杂句 ,列出了汉语完句成分的基本框架和层级 ,并从认知的角度解释完句成分在汉语句子中的地位 ,阐述了这些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句型、复杂句。
关键词:完句成分 对外汉语教学 运用  
《申报》的戏曲广告与早期海派京剧
5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北京广播学院 姚小鸥 陈波  出版年:2004
《申报》的京剧广告是中国近代传媒上最早的戏曲广告 ,海派京剧是北京以外最大的京剧地区流派 ,《申报》的戏曲广告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京剧在上海的发展 。
关键词:《申报》 戏曲广告  海派京剧 大众传媒 大众文化
审美观照论
6
《哲学研究》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张晶  出版年:2004
作为一个重要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美学范畴,“审美观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但人们对这个范畴虽然常用,却多是习焉不察,对它的内涵与渊源不甚了了。在我看来,审美观照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必要...
关键词:审美观照 审美情境 美学思想 知觉
广播听觉传播本质解读
7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孟伟  出版年:2004
本文从传播学、语言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角度 ,在媒介发展的历史中考量口语传播的价值 ,从反思广播听觉传播本质的角度入手 ,为不断拓展的媒介时间空间研究提供一种思路。同时旨在发掘广播传播在当代媒介生存环境中独特的人文意义...
关键词:口语传播 广播媒介 人文精神 传播学
《申报》与近代上海剧场
8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姚小鸥 陈波  出版年:2004
《申报》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的中文报刊之一,它与近代上海戏剧艺术尤其是近代上海剧场的发展具有良性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社会文化环境对于戏剧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近代中国文化与艺术传播史上的重要个案。
关键词:《申报》 近代上海剧场  戏剧艺术 传播  
语料库中熟语的标记问题
9
《中文信息学报》北京广播学院应用语言学系 安娜 刘海涛 侯敏  出版年:2004
国家广电总局社科项目资助 (bw0 2 2 0 );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资助 (YB10 5 - 6 1A)
熟语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本文分析了国内现有语料库对熟语的标注方式 ,发现这种方式对语料库的进一步加工是有问题的。为了在语料库标注阶段把熟语问题处理好 ,本文从信息处理的角度将熟语中的成语、惯用语、歇后语、习用...
关键词: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熟语 固定语 标注  语料库
中晚唐诗美学与词的特质
10
《中国韵文学刊》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 董希平  出版年:2005
中晚唐是唐诗风貌变化的重要转关,也是诗词盛衰更替的重要转关,诗衰词盛一时成为当日文坛发展的趋势。诗歌俗艳、浅直等一系列与流行曲词相似的特征逐渐得到强化,其中所显示的新的审美追求逐渐与词的内在特质相重合。李贺、李商隐、韩偓...
关键词:中晚唐  诗美学 内在特质 审美追求 李商隐  文人词 诗歌  唐诗 诗词  李贺  诗人  意象  创作  词人  词体 俗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