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百色学院中文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壮族    高山汉话    申论    布洛陀文化    大学生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哲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被引量:403H指数:6北大核心: 50 CSSCI: 35 CSCD: 2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2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舆情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规制
1
《青年记者》百色学院中文系 黄鸿业  出版年:2015
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立项项目"广西跨区域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研究"(项目编号:LX2014409);百色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成果
当前,“舆情反转”现象在媒体上日趋频繁,从外国小伙与中国大妈“谁撞了谁”事件,到湖南军训教官与学生冲突事件,再到湘潭妇幼保健院产妇死亡事件、西安一医院手术室医务人员自拍事件等,民众感叹面对新闻时无所适从。
关键词:新闻 舆情 规制 成因  冲突事件  妇幼保健院 军训教官 死亡事件  
广西民歌产业化发展策略论——以《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例
2
《广西民族研究》百色学院中文系 马树春  出版年:2006
本文以《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个案,从延展化创意、精品化制作、审美化展示、立体化宣传、市场化运作五个方面,探讨广西民歌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民歌产业化  发展  策略  
论民歌文化资源整体性保护模式——以广西为例
3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百色学院中文系 马树春  出版年:2009
对民歌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模式主要是抢救性保护、传承性保护、开发性保护、研究性保护、机制性保护和法律性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保护效果。
关键词:民歌文化资源  保护模式  广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
“艺术生态壁龛”:贡布里希的一种独特艺术文化史观
4
《社会科学家》南京大学文学院;百色学院中文系 高尚学  出版年:2014
广西壮族自治区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单位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成果;国家社科基金(13XZX006)阶段性成果
"艺术生态壁龛"是贡布里希的一种独特艺术文化史观。它首先对贡布里希的图式与情境逻辑的互动演进关系具有整合作用;其次是艺术家创作的自由意志和历史决定论的一种独特关联;最后对艺术文学史观,文化史观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艺术生态壁龛  贡布里希 图式 情境逻辑  决定论 艺术文化史观  
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的保持——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
5
《广西民族研究》百色学院中文系 李志强  出版年:2010
布洛陀是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是壮族及其同源民族的创世神、始祖神、宗教神、道德神。布洛陀文化集中地表现在稻作文化、经诗文化等方面,其文化核心是创造万物、排忧解难、和谐有序。在城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受到的冲击是...
关键词:城镇化 少数民族 乡村文化 布洛陀  
美育生态壁龛:美育生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6
《社会科学家》南京大学文学院;百色学院中文系 高尚学  出版年:2013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立项项目(2011JGB121);百色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项目(2011JG08")地方本科院校美育教学改革研究"
狭义的美育,仅在美育课堂上进行美育抽象理论知识的传授,达不到美育效果;广义的美育,无限扩大美育的界限,只是一种美育的理想状态,无法有效实施。目前在美育教学中存在着:美育教学与专业教学,美育理论与美育实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
关键词:美育 美育生态壁龛  美育生态现状分析  美育对策研究  
壮族歌咏文化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
7
《百色学院学报》百色学院中文系 陆斐 王敦  出版年:2010
广西社会科学基金08FZW001项目阶段成果
壮族歌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独具特色,它是壮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审美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的实地调查,进一步探讨壮族独特的以歌代言的诗性思维与民族心理特征。
关键词:壮族歌咏文化  诗性思维 民族心理
论陶丽群“底层写作”的亮点与原生态呈现
8
《百色学院学报》百色学院中文系 张国荣  出版年:2012
壮族青年女作家陶丽群的小说创作,呈现出新的写作态势:在小说叙述艺术方面,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表现乡村农民(包括都市弱势群体)生活时,不是一味地渲染其苦难悲切的场面,而是别出心裁地以充满微笑的艺术笔触,着力描绘农村生活色...
关键词:陶丽群小说  底层写作 亮点 原生态呈现  
壮族嘹歌隐喻研究
9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百色学院中文系 陆晓珍  出版年:20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11年科研项目"壮族嘹歌的修辞学研究";编号:201106LX621
隐喻既包括一般修辞方式的隐喻,也包括认知方式意义上的隐喻。在壮族嘹歌的创作过程中,一些修辞格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得到了大量的使用,其中隐喻的使用非常普遍。从修辞和认知两个维度对壮族嘹歌隐喻现象进行归类并分析其特点。
关键词:壮族嘹歌 隐喻 修辞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探讨
10
《百色学院学报》百色学院中文系;韩国京畿道新长高中;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彭茹 刘珊珊 赵斌  出版年:2009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声调教学一直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文章在对以往声调教学研究作一梳理,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讨论分析了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方法,以期引起人们对声调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从...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声调教学方法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