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音乐    钢琴    高校    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轻工类    

被引量:1,672H指数:12WOS: 1 北大核心: 44 CSSCI: 31 CSCD: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4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六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
1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郭建民 赵世兰  出版年:2004
本文从客观的历史的视角 ,分析并阐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六十年以来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 。
关键词:民族声乐 演唱 “土”“洋”关系  中国  民族音乐艺术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我国高师音乐学院(系)音乐表演专业的现状与思考
2
《人民音乐(评论)》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郭建民 赵世兰  出版年:2005
关键词:音乐表演专业 音乐学院  就业方向 培养目标  高师  师范院校 理工科院校 九十年代  综合大学  高校扩招 素质教育
周小燕声乐教学思想探究
3
《音乐研究》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张楠  出版年:2005
关键词:周小燕  声乐教学 教学思想 学术论文 声乐美学 创新精神  
金铁霖及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
4
《中国音乐》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赵世兰  出版年:2004
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的民族声乐教学以较高的成功率 ,成为 8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声乐教学领域的典型代表。作者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艺术进行研究 ,并对其理论体系、审美理想、审美追求、教学原则、教学特色等方面进行实事求是的分...
关键词:金铁霖  民族声乐教学 美学原则 审美理想 教学艺术 教学原则
“近源”与“多元”——关于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关系
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赵世兰 郭建民  出版年:2004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其生成、演变发展的历史中体现出“多元血统”。它构筑在中国传统戏曲、民歌的基础上,吞吐诸殊,并以西洋美声唱法为参照互融互补,形成了鲜明统一的个性。
关键词:文化渊源 多元血统  时代推动  美学品格
中国现代社区新文化景观—群众舞蹈——论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6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颜晓双  出版年:2009
舞蹈艺术起源于民间,一开始就有广泛的群众性。群众舞蹈文化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群众舞蹈是群众文化当中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舞蹈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繁荣群众舞蹈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舞蹈艺术 群众舞蹈 社区文化 文化建设 意义  
论中国民族歌剧“戏歌综合”理论的美学特征
7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郭建民 赵世兰  出版年:2004
"戏歌综合"是中国民族歌剧将戏曲、民歌演唱特色进行辩证综合、风格独异的演唱艺术。它既有民歌演唱的亲切、自然,戏曲演唱的运腔、韵味,但又不同于戏曲演员和民歌手的演唱。它通过"字、声、情、韵"等方面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极为...
关键词:戏歌综合  传承递进  美学特征
从宋代“瓦肆”市场看我国古代商业音乐文化
8
《中国音乐》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张楠  出版年:2006
瓦肆勾栏文艺在宋代是一种全方位的商业性大众文化消费服务,鼓子词、诸宫调、唱赚、杂剧等等音乐或综合文艺形式在市场机制的环境中呈现出“以俗为雅”的文化景观。它渗透着组织化、职业化、商业化、经营化的运作的城市功能,彰显着古代商...
关键词:瓦肆  勾栏 音乐文化 商业行为  社会意义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
9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赵世兰  出版年:2005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20世纪30—40年代的成熟,到21 世纪的多元发展,在社会公众审美活动及中国文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愈加彰显.在这种情势下,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几十年来风格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与反思,从中引发带有规律性的历...
关键词:民族声乐 风格演变  时代风格  地域风格  声乐体系  
真、善、美是声乐演唱与教学的至高境界——周小燕教授访谈录
10
《人民音乐(评论)》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张楠  出版年:2006
2005年早春时节,我作为曾为周小燕先生工作过的小辈,一个仰慕者,专程赶到上海,走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声乐界前辈。周先生虽已88岁高龄,仍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淡锋明快、话语幽默。
关键词:声乐演唱 访谈录 教授  教学 思维敏捷 先生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