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大众传媒    文化    民间故事    文学批评    诗歌    

研究学科:哲学类    经济学类    社会学类    自动化类    

被引量:1,199H指数:14北大核心: 131 CSSCI: 79 RDFYBKZL: 25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4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民俗文化空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
1
《民间文化论坛》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 乌丙安  出版年:2007
众所周知,现当代中国多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了惨重的扫荡和破坏。经过近几年国际、国内多方面的努力,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到各民族、民间、各界,上上下下终于形成了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
关键词:民俗 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走进民俗的象征世界——民俗符号论
2
《江苏社会科学》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 乌丙安  出版年:2000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着民俗文化的象征体系。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及其各种各样的符号系统 ,是形成民俗文化传承的要素。因而 ,探索俗民生活中传送并接收民俗信息的基本规律 ,便成为当代民俗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民俗符号的构成入手 ,着...
关键词:民俗符号学  民俗指符  民俗象征  民俗标志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由来和发展
3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乌丙安  出版年:2004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全球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这一全球性工程30年来三大里程碑作历史回顾,并对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国家保护和...
关键词:人类口头遗产 非物质遗产 遗产保护  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民间创作  文化空间 文化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和认定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4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 乌丙安  出版年:2007
如何理解、阐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新概念的含义和表述的界定及其具体的分类认定,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首先,是尽可能从三个阶段的历史文献中查找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
关键词:非物质 文化 遗产 界定  认定  理论  实践  
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
5
《民俗研究》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 乌丙安  出版年:1996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曾经有过十分缓慢的社会进化历程,但是,在特定的地区间或族群中,或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有过多次较为急剧的社会演化过程。 从人类的童年时期起,人类社会就一直伴随着族群之间的征伐和奴役,经受着军事蹂躏和...
关键词:传统民俗文化 当代中国  社会范畴 传统文化  文化整合 中国民俗文化 风俗习惯  文化元素  现代西方文化 文化心理
“忠”观念先秦演变考
6
《社会科学辑刊》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曲德来  出版年:2005
“忠”这一观念产生于春秋初期,它首先是规范君主的政治伦理原则,它要求君主“忠于民”,具体表现就是要“思利民”,这是由当时的国家形态、原始民主传统所决定的。春秋中期以后,“忠”作为政治伦理原则,由要求君主“忠于民”演变为要...
关键词:“忠”  先秦时期 内涵  演变  
思路与出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热潮中的中国民俗学
7
《河南社会科学》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 乌丙安  出版年:2007
众所周知,四年来,以中国政府为主导启动并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形成了热潮,产生了轰动效应。与此同时,令学术界关注的是:这股热潮意外地激活了在低温状态中徘徊已久的中国民俗学,并使它迅速升温开始成为...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学 思路  出路  
口承故事的“表演”空间分析——以辽宁讲述者为对象
8
《民俗研究》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江帆  出版年:2001
关键词:民间故事  承传 性文学 散文  民间文学 叙事性 讲述  学术优势 民俗学 年代  
广告的文化属性与文化传播意义
9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宋玉书  出版年:2005
广告是一种文化形态,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广告的传播特性和社会影响力使之在文化传播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些因素决定了广告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传播意义。广告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纷繁复杂的文化世界中以独特的现象与意义出现,...
关键词:广告 文化属性 文化传播
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
10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宋一苇  出版年:2005
在视觉文化史上,摄影理论一直围绕着“摄影作为艺术”而展开。然而,摄影作为艺术的辩护是以屈从于传统艺术观念为代价的失败的辩护。对此,本雅明提出应将“摄影作为艺术”的思考方式转换为“艺术作为摄影”的思考方式。这一转换带来了摄...
关键词:摄影艺术 视觉文化 本雅明摄影理论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