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国共产党    瞿秋白    文化    佛文化    网络道德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被引量:232H指数:8北大核心: 9 CSSCI: 5 RDFYBKZL: 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初探
1
《内蒙古社会科学》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吴正国  出版年:2001
由互联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人际交往。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与真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认为 ,虚拟社会人际交往存在交往的无限制性、匿名性、易于自我暴露、情感性和人格多元性等特点...
关键词:人际交往 虚拟社会 网络心理
商的本质论
2
《法律科学》江南大学社科系 殷志刚  出版年:2001
商的本质乃是资本的谋求价值增殖的活动 ,这一活动具有营利性、经营性。现代商法的商人身份是建立在现代民法具体人格基础上的 ,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民法对妥当性的追求。
关键词:民法  商法 妥当性 人身 身份  本质  营利性 价值增殖 资本  商人  
浅析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
3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雷玉德  出版年:2001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的社会生产力。但是 ,若干年来也出现了农业生产力长期徘徊、缺乏后劲的现象。究其原因 ,除了我国人多地少、经济底子薄、农业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外 ,更存在着...
关键词:中国  农村土地  合作社 集体所有制 土地资产管理 农业用地 土地产权主体 所有制主体  
网络伦理不能独立于社会伦理
4
《人文杂志》江南大学社科系 毛勤勇  出版年:2001
网络道德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延伸和扩展 ,不存在独立的网络伦理道德。认清这点对促进社会稳定、网德网风建设 ,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道德地使用网络等 。
关键词:网络道德 网络伦理道德 独立  身心健康 建设  延伸  现实意义  社会伦理道德 存在  
中国司法能动的规范化构想
5
《法商研究》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潘云华  出版年:2010
与美国法官造法意义上的司法能动不同,中国语境下的司法能动不仅允诺法官造法,而且强调法院应通过多种姿态、多种方式调查和解决社会矛盾,培养法官亲民、为民、便民的工作作风与民主精神。中国司法能动在极大地实现经济、政治与社会功能...
关键词:司法克制 司法能动 规范化  法律实效
“主人翁精神”与“打工仔心态”——论组织变革中的心态调整
6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吴正国  出版年:2001
组织的变革会影响组织员工的心态 ,员工的心态又会影响组织变革的成效。文章对组织变革中出现的两种最典型的心态进行分析和比较 ,提出调整组织变革中不良心态的对策。
关键词:管理心理 组织变革  中国  主人翁精神 企业  人本管理 组织文化
关于辅导员考核与晋升机制的探讨
7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王明 陶涛 谢振荣  出版年:2011
辅导员考核与晋升机制关系着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关系着辅导员对工作的热忱与忠诚,更关系着高校的科学发展。根据目前辅导员考核与晋升机制的落后,提出符合高校发展的辅导员考核与晋升机制的措施,促进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又...
关键词:辅导员 考核与晋升  机制  
清代江西民间溺女与童养
8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肖倩  出版年:2001
清代江西民间盛行的童养主要是贫家针对溺女而采取的一种最常用的自我拯救方法。童养媳并非如以往史学界认为的那样 ,仅仅是一种婚姻陋俗。清代江西溺女之风非常盛行 ,抚养维艰和嫁妆负担是溺女产生的主要经济原因。童养可以有效地消解...
关键词:清代 江西  童养媳 民间溺女习俗  成因  方法  经济  
政府职能转变的新突破——高校管办分离的“去行政化”改革
9
《长白学刊》江南大学法政学院公共管理系 潘加军 鞠连和  出版年:20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制度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经验"(08BKS028)阶段性成果;江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管办分离改革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创新"(2010WQN021)阶段性成果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首先必须去行政化。管办分离改革通过分权和利益协调,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成为高等院校"去行政化"的基本路径。在此基本路径之下,理顺政府与高校关系,提供高等院校自主管理...
关键词:管办分离 高等院校  去行政化 对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10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江南大学社会科学系 孟庆恩  出版年:2001
《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是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产物。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成才、大学生适时就业、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指出: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就业指导应注意理...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教学研究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