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古代汉语    高校    文化    教学    现代汉语    

研究学科:哲学类    社会学类    经济学类    

被引量:268H指数:5北大核心: 33 CSSCI: 16 RDFYBKZL: 1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3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试析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的表现手法——以普利策新闻奖中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图片为例
1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张春晖  出版年:2009
图片报道直观、客观、形象等原因,成为当代媒介灾难性事件报道的重要方式之一。伊拉克战争的多角度新闻摄影报道,在普利策新闻图片摄影奖中占据有一席之地。本文通过对历届普利策新闻奖中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图片从景别、镜头语言、构图等方...
关键词:灾难性新闻摄影报道  表现手法 新闻特写
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2
《语文建设》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杨晶瑜  出版年:2015
汉语言文字在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中,沉淀了独具一格的美,而这样的美在教学课程中的运用,对我国汉语言文字文化的承袭有着不同凡响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并能使学生们体会到汉语言文字的美感,对陶冶学生情操和培养...
关键词:汉语言 审美 教学 作用  
文字文化在古代汉语课堂上的应用
3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张丽霞  出版年:2007
汉字作为伴随了中华民族发祥、演变了几千年的文字体系,见证了古老汉民族的历史文化,也承载了先民独特的思想认识。文字与文化的这种密切关系,为古代汉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探索提供了一条线索。
关键词:文字 文化 古代汉语 教学
《诗经·召南·行露》的千古误读
4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方丽杰  出版年:2005
《诗·召南·行露》被《诗大序》等释为“贞女抗暴”,现代学者认为是一青年女子强烈反抗一位有妇之夫逼婚的心声。本文紧紧抓住“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讼”这一疑点,结合上古的婚姻习俗考证出这是一位伤心欲绝的妻子忧伤坚定的离婚誓词,...
关键词:误读 诗经
新世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研究述评
5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田青  出版年:2010
2009年呼伦贝尔院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ZDKT-001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研究得到了长足的进展:从学者领军到同人加盟,从重点大学到一般院校,从国际高端到国内学界,关注教学、关注课程建设的态势正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现代文学教学模式已经...
关键词:十年  中国高校 现代文学教学 改革探索  
痛苦的抉择和乌热尔图随笔创作
6
《学术探索》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田青  出版年:2005
放下成就突出的小说而操起散文随笔,这是人们对乌热尔图不解之处。其实在这背后,隐藏着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难言苦衷。乌热尔图自觉担负起“民族代言人”的角色,讲述鄂温克和他族人的情感。通过乌热尔图的言说,使读者可以抚摸到少数民族...
关键词:乌热尔图  民族讲述  文化资源 文学审美
新媒体时代边疆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7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呼伦贝尔学院党委;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王广利 李晓玲  出版年:2021
边疆地区高校大学生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边疆地区高校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把握边疆地区高校的网络舆情走向,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祖国边疆地区的意识形态防线有着非常重...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新媒体 新格局  
谈余光中诗歌的结构形式
8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曹存有  出版年:2009
诗歌结构对于诗歌表意有着重要的作用。余光中诗歌在多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自由体结构、民歌体结构、三联句结构和欧化句式结构,共同构成他诗美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余光中  诗歌结构 自由体 民歌体 三联句式  欧化句式  
多方共治不法“校园贷”
9
《人民论坛》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朱艳  出版年:2019
【注:本文系2018年呼伦贝尔学院基础研究项目"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团队专业化建设探究"(项目编号:2018JYYB09)阶段性成果】
"校园贷"看似为学生提供资金帮助,实则隐藏着高额利息陷阱,以无形之手将学生拖入信贷黑洞。面对"校园贷"乱象,政府、借贷平台、高等院校必须联合采取整治行动,充分保护学生合法利益,将不法的"校园贷"彻底清除,重建健康向上的校...
关键词:"校园贷"  合法利益 救济途径
“满盖”的意象与鄂伦春民间故事的文化氛围
10
《民族文学研究》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满族 田青  出版年:2005
“满盖”是鄂伦春民间故事中广为存在的意象,它封存着鄂伦春过去的记忆,也传递着这一民族心底的声音。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它以超越的空间和特殊的时间形态,引领我们穿行于鄂伦春文化的茂密丛林,追踪潜藏在民族精神深层的意绪与心理流程...
关键词:满盖  文化内涵 民族声音  价值构成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