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宁夏医学院中医系 收藏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中医药疗法    中药    辨证论治    针灸疗法    疗效观察    

研究学科:哲学类    

被引量:363H指数:8WOS: 1 北大核心: 44 CSSCI: 1 CSCD: 12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排序方式:

1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运用桑寄生特色探析
1
《四川中医》宁夏医学院中医系 杨利侠 朱西杰  出版年:2004
本文对北京名医孔伯华在临床运用桑寄生的经验进行初步探析 ,充分认识了桑寄生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北京  孔伯华 桑寄生 DC 中风 风湿 眩晕
眠得安煎剂的药理作用研究Ⅰ:镇静催眠作用
2
《宁夏医学院学报》宁夏医学院药理学教研究 谢伟 赵自强 韩生银 高保京 洪翠英  出版年:1996
宁夏医学院科研基金
眠得安煎剂系中医传统方剂酸枣仁汤加减所得,0.5g/kgip的剂量可明显抑制小鼠自主活动,79.7g/kgig及0.77g/kgip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无明显协同催眠作用,0.58g/kg可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关键词:酸枣仁 镇静  啤酒花 甘草  催眠 小鼠  酸枣仁汤
中药免疫增强合剂对免疫器官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3
《中国免疫学杂志》宁夏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张建中 谢伟 朱玉栋 郑庆璇 吕怀盛 郭凤英 张玉林  出版年:1996
宁夏自治区科委资助课题
采用动物实验和病理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一种中药免疫增强合剂对免疫器官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环磷酰胺、氟尿嘧啶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化疗可引起脾白髓容量(24.86±10.51%)、胸腺淋巴细胞容量(30.57±10.37%)和骨髓...
关键词:中药 免疫增强剂 骨髓 胸腺 脾脏 保护作用  
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162例疗效观察
4
《中国针灸》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西医科;宁夏医学院中医系;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医院 高碧霄 孙瑜 丛爱明 姚军  出版年:2004
目的 :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 ,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 :针刺组治愈率 30 2 5 % ,显效率 36...
关键词:针刺治疗 脑血管疾病 疗效观察 醒脑开窍手法  中风
浅论叶天士“久病入络”之思想
5
《四川中医》宁夏医学院中医系 牛阳  出版年:2003
本文对叶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络”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 ,认为久病入络 ,源宗《内经》 :治络宜缓 ,攻不伤正 ;通络祛邪 ,辨证为要 ;并对搜络化瘀法、辛润宣通法、辛香开通法、清络宣通法、补益通络法。
关键词:叶天士 久病入络 中医病理学 辨证施治
经方治验皮肤病三则
6
《陕西中医》宁夏吴忠市民族医院;宁夏医学院中医系 哈学忠 贾孟辉  出版年:1997
1 桂枝汤加味疗白癜风 王某,男,19岁,学生。1993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10岁时给牛喂草,不慎将牛涎沫滴于左颈。随后左颈部常有瘙痒感,抓之即减。1年后发现左颈部有1cm×1cm大白斑,遂在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为白癜...
关键词:皮肤病 经方 桂枝汤 苓桂枣甘汤  白头翁汤
《伤寒论》用清酒源流考释
7
《国医论坛》宁夏医学院中医系 贾孟辉 贺晓慧  出版年:1997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 中医学史 清酒 应用  汉代
胃病调情四法
8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宁夏医学院中医系;银川郊区良田卫生院 朱西杰 晋学仁 樊恒茂  出版年:2000
关键词:胃病 情志致病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铁心甘草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9
《中国医药学报》宁夏医学院中医系;宁夏中医药研究院 牛阳 侯玲玲 王淑斌 杨莉侠  出版年:199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
将100%铁心甘草煎液与元胡止痛片对照,观察68例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铁心甘草组痊愈率28.9%,总有效率达92.1%,疗效明显高于元胡止痛片对照组。铁心甘草对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型痛经均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痛经 中医药疗法 铁心甘草
针贴并用辨治青春期痛经51例
10
《陕西中医》宁夏医学院中医系 杜小利  出版年:2005
目的观察针贴并用治疗青春期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3例确诊的青春期痛经患者,采用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刺组、药物组各51例。分别用针刺三阴交、气海配合活血止痛膏敷脐、单纯用针刺治疗、药物元胡止痛片治疗二个月经周期,评...
关键词:痛经△/中医药疗法  痛经△/针灸疗法  青春期  元胡止痛片/治疗应用  鸟鸡白凤丸/治疗应用  穴  三阴交穴 气海 青春期痛经 针刺治疗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