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导出分析报告

研究主题:国民政府 民国时期 抗战时期 述论 清代
研究学科:经济学类 哲学类 社会学类 建筑类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被引量:20,667H指数:34北大核心: 3,335 CSSCI: 3,961 RDFYBKZL: 655
-
排序方式:
- 失地农民权益流失与保障
- 1
- 《经济体制改革》南京大学历史系 万朝林 出版年:2003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重点课题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研究>子课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研究"的一部分
-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 ,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 ,不得不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 ,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时都可能引发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维护其合法...
- 关键词:中国 失地农民 权益 征地安置补偿费 征地管理 社会保险机制 就业问题
- 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
- 2
- 《中国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历史学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梁晨 李中清 张浩 李兰 阮丹青 康文林 杨善华 出版年:2012
- 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提供了资助(HKBU2247/06H);南京大学人文社科基金提供了资助
- 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高等精英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社会较低阶层子女逐渐在其中占据相当比重,并成功地将这一比重保持到20世纪末。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
- 关键词:无声的革命 精英教育 社会来源 北京大学 苏州大学
- 明清江南进士数量、地域分布及其特色分析
- 3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历史系 范金民 出版年:1997
- 明清时期,江南进士在全国数量最多,比例高达近15%;而且其科试名次极为显赫,明代状元近四分之一和清代状元半数以上出自江南,榜眼、探花更不在少数,三鼎甲往往为江南人囊括。江南进士在全国的突出比重是不断变化的,大致可以划分为...
- 关键词:科举 进士 江南
- 认同与参与——城市居民的社区公共文化生活逻辑研究
- 4
- 《社会学研究》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市社会科学院 颜玉凡 叶南客 出版年:2019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都市社区文化协同治理的创新机理与居民主动性参与机制研究"(17CSH008)的阶段性成果
- 本文通过对居民在参与行动中由集体记忆产生群体认同、在获取社会报酬中实现角色认同、于自我价值重建中重拾个人认同过程的深描,阐释了基于认同的三种持久参与逻辑。研究发现,认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生产与再生产是推动居民持续参与的重...
- 关键词:认同性参与逻辑 集体记忆 社会报酬 自我价值 持久性参 与机制
- 文化遗产学初论
- 5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历史系 贺云翱 出版年:2007
- 文化遗产是指由先人创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遗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世界遗产运动的推进下,文化遗产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实践对象和研究领域,建...
- 关键词: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学 《世界遗产公约》
- 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
- 6
- 《学术月刊》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陈蕴茜 出版年:2012
- 教育部一般规划项目"孙中山符号与中华民族认同"(10YJA7700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史叙述研究"(12JJD770004)的阶段性成果;南京大学人文基金资助
- 陈蕴茜认为,社会记忆是国家与社会运作的重要合法性来源,作为其载体的纪念空间日益受到重视。纪念空间与社会记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纪念空间得以存在并发挥塑造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而且在近代中国,纪念空间的转换与社会记忆的塑造更具有...
- 关键词:社会记忆 空间 纪念 近代中国 记忆功能 国家与社会 民族国家 合法性
- 手工艺的传统——对传统手工艺相关的知识体系的再认识
- 7
- 《装饰》南京大学历史系 徐艺乙 出版年:2011
- 中国的知识体系,一类是以文字为媒介的知识体系;一类是通过行为方式或其他非文字记录方式传播和传授的知识。传统手工艺之本体所体现和依托的知识体系属于第二类,具体涉及到手工艺产品制作过程中的材料、工艺和形态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与器...
- 关键词:手工艺传、 知识体系、 材料 、技艺、 形态
- 日常生活中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以中国近代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 8
-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陈蕴茜 出版年:2005
- 公园是由近代西方殖民势力引入中国的,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休闲娱乐空间,伴随着殖民主义的渗透而成为政治空间。在初期因禁止华人入园而引发公园运动,形成了中国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深刻民族集体记忆,而且公园中的殖民主义纪念建...
- 关键词:近代公园 殖民主义 集体记忆 民族主义
- 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以民国时期中山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 9
- 《史林》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 陈蕴茜 出版年:2006
-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曾出现中山公园建设运动,中山公园成为宣传孙中山崇拜的重要空间形式。中山公园不仅是娱乐休闲场所,而且是国家权力空间化与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它作为民众活动空间又被再建构,特别是抗战时期它成为民族主义象征空间。...
- 关键词:中山公园 空间重组 孙中山崇拜 社会记忆
- 四坝文化铜器研究
- 10
- 《文物》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南京大学历史系 李水城 水涛 出版年:2000
- 四坝文化是分布在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一支青铜时代文化。据现有的考古发现,甘肃西部是我国发现早期铜器数量最多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马家窑文化开始,到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各个时期,都不乏重要发现,这其中,尤以四坝文化出...
- 关键词:铜器 齐家文化 考古发现 新石器时代 出土 青铜时代 新发现 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