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科研产出

已选条件:
  • 数据库收录=北大核心x
  • 机构=西南政法大学x
排序方式: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网络公益众筹的现状及风险防范研究
1
《学习与实践》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杨睿宇 马箫  出版年:2017
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科技金融与创业金融研究中心"项目"网络众筹立法探索与研究"(项目编号:JR201606);2015年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层司法能力研究中心项目"司法改革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创新研究"(项目编号:JCSF201524)的阶段性成果
网络公益众筹作为互联网金融和网络慈善的一种全新形式,凭借平台的开放性、运营的市场化、资金的规模化,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几年时间就发展到数十亿的市场规模,为更多的个人和组织提供了帮助,为公益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慈善方式...
关键词:网络 公益众筹  风险与挑战  法律
我国不同地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2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体育部;郑州大学体育系;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 张莹 秦俭 董德龙 梁建平 龙家勇  出版年:2011
2009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009ZH12);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TY043)
采用DEA模型等方法,对我国30个省区的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群众体育资源配置达到有效的地区为16.7%,绝大多数地区存在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象,并且绝大多数地区的无效是由规模效率的低下引起的。因此...
关键词:群众体育 资源配置  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资源贫乏与政治贫困状态下的政治参与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吕庆春  出版年:2012
现代政治参与虽然有制度化的规范,但它以社会资源占有和声望为基础,社会资源雄厚和声望高的个人与群体成为政治参与的主体。社会资源具有累积效应,财富、能力和声望等资源贫乏和低下者在政治资源的获取和权力拥有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并...
关键词:政治参与 资源基础 制度保障  政治贫困  
全球化视野中的网络社会及其法律建构问题
4
《学术论坛》重庆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重庆邮电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 彭美 夏燕  出版年:2010
网络社会的崛起及其独特的性质要求立法者在建构网络法律制度时必须慎重。建构网络社会法律制度必须尊重网络社会的独特性,要坚持利益均衡原则、技术性原则以及全球化原则。同时法律还必须平衡网络社会的三对范畴:维护网络公共安全与网民...
关键词:网络社会 现实社会 法律建构
外资企业知识产权过度保护问题研究——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5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 杨睿宇  出版年:2018
2017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7SKG204);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YF17-Q06);重庆科技学院校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ck2017skyb001)
我国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为世界人民共同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新时代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方向。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大众的创造与改革活力,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趋...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权保障 知识产权 过度保护  外资企业  
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自我效能感认知结构研究
6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重庆科技学院体育部;南京理工大学体育部;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体育部 彭云 梁潇 罗彦平 任贞玲 龙家勇  出版年:2012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自我效能感的认知,以促进大学生运动员训练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发展,为提升大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竞技水平提供参考,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高校运动员自我效能感认知结构进行研究,结果...
关键词:体教结合 大学生 运动员 自我效能感 认知结构  
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缺位与建设
7
《理论探讨》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科技学院社会学系;重庆科技学院组织人事部 吕庆春 李军良  出版年:20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研究"(08XSH002)阶段性成果
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缺位导致企业在一些方面滋生出私人领域的合法性,企业主的个人权力取代或者形成了制度化权威,企业员工的政治权利与合法权益难以保障,党的权威性基础被削...
关键词:非公有制企业  党组织缺位  影响  组织建设  
《劳动合同法》强制性规范研究--以“应当”语词为视角
8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政法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制研究中心;重庆科技学院法政与经贸学院;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张景涵 胡大武  出版年:202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人工智能对劳动法的挑战及其应对研究”(19BFX178)。
强制性规范不仅是一个立法技术性问题,还体现了立法者的指向性偏好。“应当”属于具有强制性意蕴的语词,承载着《劳动合同法》构建和谐稳定劳资关系的立法宗旨。按照承载内容的表达方式差异,可以将内含“应当”的规范分为宣示性规范、强...
关键词:“应当”语词  劳动合同法 强制性规范
已选条目 检索报告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