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喀斯特石漠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及其治理足迹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e Karst Rocky-Desertification and Its Governance Footprin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邹细霞[1] 陈海旭[2] 陈燕英[3] 熊康宁[4] 樊云龙[5]

机构地区:[1]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循环经济研究院,贵州 毕节 [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贵州 毕节 [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节试验区研究院,贵州 毕节 [4]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贵州 贵阳 [5]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 贵阳

出  处:《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基  金:贵州2017年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7]2872);贵州教育厅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项目(黔教合KY字[2016]284);“十一五”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合同SZ字[2008]30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6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006);贵州省社发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2]3009)。

年  份:2019

卷  号:9

期  号:11

起止页码:1154-116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RCCSE、外刊、普通刊

摘  要: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既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了科学“治石”和“治贫”,顺利推进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在阐述喀斯特石漠化的概念和内涵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动力因素及人为动力因素在其形成中的作用,治理的核心任务、阶段以及趋势,以此来揭示石漠化治理足迹。研究表明,喀斯特生态系统过度干扰导致的植被破坏、森林消亡是喀斯特石漠化产生的必要条件。根据学界和政府在石漠化治理过程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及发生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将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阶段划分为岩漠化治理、学界探索治理、政府主导治理、科学治理以及依法治理等五个阶段和层次。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核心任务包括植被修复与重建、贫困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三个方面和层次,治理趋势进入居民自觉参与及依法治理阶段,治理路径从“输血式”治理方式转向“造血式”治理方式,并利用生态产业来实现产业化发展。石漠化地区可加强森林管护,利用新技术、新材料、多行业、多模式来促进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该研究可为今后石漠化(治理)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 键 词:喀斯特石漠化 必要条件  治理阶段  治理任务  治理趋势  

分 类 号:F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